媒体看岑巩*建引领脱贫路岑巩县注

*建引领脱贫路

——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抓*建促脱贫见闻

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采取抓*建促脱贫,走出了一条“*建+产业”、“*建+环境”、“*建+旅游”的发展新路,带动户贫困户人脱贫,人均纯收入元。

“*建+产业”带富一村人

“做一天有80元,可以做4个月左右,家里也耽搁不了。”6月11日,笔者走进周坪村镰刀湾组,正在油茶基地里给瓜苗施肥的贫困户项胜友笑嘻嘻地说,“现在*策好哇,申请‘特惠贷’入股,土地入股,一年两份股金一份劳动收入……”

注溪镇创新扶贫思路,将*建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能人先锋模范作用,将产业建在支部上。周坪村共有39个村民组户人,培养中共*员96名,组建1个*总支和3个社区*支部。

“年,周坪村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流转30户农户亩土地入股发展油茶种植,贫困户还以‘特惠贷’资金入股,每1万元年分红元。”村支书刘洪国感慨地说,“今年,油茶基地套种西瓜和冬瓜。西瓜亩,预计产量90万斤,产值45万元;冬瓜约亩,预计产量40万斤,产值36万元。”

在村“两委”带动下,该村建成思州柚基地亩,杂稻制种基地亩,中药材基地亩,油茶基地亩,红堤基地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年出栏肥猪0头。

“*建+环境”提速奔小康

“捡了几个矿泉水瓶,积攒起来拿到村‘垃圾超市’兑换食盐、味精等。”拿着清洁工具在责任区域清扫卫生的*洋对笔者说,“爱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今天我值日,一路过来比较干净,原来道路旁满是烟头、零食袋。”

谈到“十户一体”联环境卫生,村委会副主任刘洪云津津乐道地说:“为了村容寨貌干净整洁,由村‘两委’牵头开展‘比一比’活动,建立农户日查、户长周检查、村干月督查的环境卫生督促检查机制。”

为动员村民参与卫生整治,该村建立“垃圾超市”,以一定数量可回收垃圾兑换一些生活日用品。同时,也将兑换垃圾按物件为1个积分,作为“十户一体”各主体加分依据,年底兑现奖励或处罚。

周坪村是州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投入多万元,完成易地移民搬迁81户,栋房屋风貌改造,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亮化等人居环境建设。

“*建+旅游”带富众乡邻

一弯碧河水面如镜,倒映远山如画。岸边依依垂柳下,游客或悠闲垂钓、或迎风赏荷、或漫步栈道、或田间体验。

“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玩的花样也多,特别适合度假休闲放松心情,我周末经常带着家人来这玩。”正在垂钓的游客张先生说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他的妻儿正沿着小道共享骑行乐趣,一家人的周末时光显得其乐融融。

“柚稻炊烟山庄通过异地置业方式,整合中寨、面溪2个深度贫困村财*专项扶贫资金“”破壳富民工程各50万元和其他项目资金,共投入万元建成。”注溪镇*委书记杨尤金对笔者介绍说,按照“*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入股资金分红以“六四分成”,60%用于解决该村贫困户生产生活,40%注入村集体经济。

年1月,山庄首次完成利益分红,中寨村和面溪村分别获得了5万元的分红资金,其中两村村集体各得2万元,60户贫困户各获元分红。

(杨元彬)摘自——《黔东南日报》

播下勤劳汗水收获群众笑容

——岑巩县基层扶贫干部群像扫描

在岑巩县,就有这样一群干部,他们肩负着*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扶贫一线,耐着性子听民声,俯下身子察民情,想尽法子解民忧,全身心投入到为贫困户寻找破解贫困的良策中,只为早日实现脱贫目标,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公里,这是摩托车码盘里显示的里程数,切实记录了刘*这两年来驻村工作的缩影。

年4月,供职于岑巩县统计局的刘*主动请缨到岑巩县平庄镇包东村开展驻村工作。

地岳下寨组修“组组通”公路时,要占用村民米照云的房前院坝,村里多次到他家座谈无果。了解到他家有5个学生要供读,家庭负担较重,刘*当即介绍他到玉石高速公路七标段务工,每月有0元的工资,解决他的收入来源问题。看到刘*肯这么俯下身子真心实意来帮助自己,米照云最终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岑巩县包东村是一类贫困村,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已脱贫户人。

“脚踏实地发展产业,才能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年,刘*与村支“两委”理通了发展思路。组织成立了合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干及社员各入股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进行蜜蜂养殖,年底按利润平均分成,养殖蜜蜂箱,创收达5.8万元;种植脆红李等精品水果亩;引进贵州省祝茸堂民族中药有限公司与村合作社发展种植中药材0亩;动员村民种植烤烟0亩;利用村级工贸公司与玉石高速公路将*山隧道工程部签订废料加工协议,为村级增收10多万元,促进23户贫困户增收;发展烤烟种植这项订单产业,每年保持在0亩左右,年增收达多万元。

“不管天晴下雨,她都来看我们,我们不努力脱贫真的对不起她!”谈起陈建珍,岑巩县羊桥乡杨柳村杨家组60多岁的贫困户代志花连连感慨。

陈建珍是羊桥乡财*所职工,驻村已有两年多时间。

“有时召开院坝会,给贫困户宣讲*策制定产业发展帮扶措施。”陈建珍说。

杨柳村位于羊桥乡西北部,全村8个组户人,贫困户户人。

廖文*是陈建珍帮扶的贫困户之一,60多岁的他无儿无女,听力不便,还患有一些风湿病痛,基本上丧失了劳动力,也失去了经济来源,靠着低保救助维持生计。

陈建珍就经常带着一些生活用品去看他,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并积极给他寻找帮扶渠道和措施,把他纳入民*兜底特困供养名单中,每年领取元的救助金保障生活。

“我驻村时间不长,还是要多下村来了解群众的生活和想法,多思考怎么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陈建珍看着车窗外的如墨夜色坚定地说。

每天天一亮,天马镇白岩坪村 书记田仁鹏就前往自己负责的塘湾片区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田仁鹏是今年3月29日从州老龄委办来到白岩坪村开始驻村工作的,由于对村里部分地区环境还不太熟悉,他只能尽量以徒步的方式到各个片区开展工作来熟悉村里的环境。

“刚开始的时候,开起高德地图导航,然后都是徒步入户进村,有时地图导航不起,后来村干部就给我做了一个脱贫攻坚的地图,标注每家每户怎么走,我就靠这张图一家一家的去走。”田仁鹏说。

通过一家家的实地走访,一户户地详细核实,田仁鹏用翔实的数据,记录下了自己所负责片区的贫困户养殖的基础信息。

据了解,天马镇白岩坪村由干塘、塘湾、落坑三个村合并而成,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目前,还有未脱贫人口96户人。

“下步的规划主要还是以抓烤烟为主,然后发展林下养殖,田园套种,种烤烟后种大头菜促增收,农户可以种一些中药材。”谈及下步如何协助村里搞好产业发展,田仁鹏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和规划。

刘*、陈建珍、田仁鹏只是该县基层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

今年,该县坚持从优选派原则,切实将业务精湛、品德优良、勤*务实、履职担当的名 干部选派到扶贫一线轮战驻村,切实发挥好同步小康驻村 书记、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尖刀”作用。

(徐学练)摘自——《黔东南日报》

岑巩县:建好“小农水”惠及“大民生”

“如果没有‘小农水’项目的整治,我们就不可能发展这么多扶贫产业。”近日,走进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区,亩杨梅已上市、近亩葡萄、火龙果、红心猕猴桃硕果累累……村*支部书记张能贵高兴地说。

岑巩是全省第六批(-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该县结合“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和扶贫产业需要,积极整合资金,科学实施,整体推进,着力形成“建设高效、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投入保障、管护规范”的农田水利设施建管新格局。在三年的建设中,小农水建设总投资.66万元,其中“小农水”重点县专项资金为万元,县级和其他资金93.66万元,共整治塘坝9座,新建小型引水堰坝1座,改造小型引水堰坝5座,堰体总长度为m;新建小型灌溉泵站9处,改造小型灌溉泵站9处,总装机容量kW;机井配套整治14处,租赁打井设备1套,总装机容量kW;小型灌区进行配套与改造,新建渠道长68.20km,改造渠道.52km;新增高效节水灌溉0.35万亩;完成有效灌溉面积4.52万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区内灌溉保证率达到8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7以上。

通过三年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该县在项目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坚实基础。据悉,今年6月上旬,该县第六批(-)中央财*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水利厅、财*厅“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检查组的总体验收。

“小农水”承载大民生。年该县“小农水”项目县建设投资近0万元,项目区解决灌溉面积亩;今年再获得1万元“小农水”建设专项补助,项目区解决灌溉面积亩,新建、整治山塘3座,新建拦水堰3座,改造干渠14.61公里,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张能秋)摘自——《黔东南日报》

岑巩:传承“非遗”文明助推脱贫攻坚

6月12日,岑巩县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通过手工技艺体验及评比、金钱棍表演、县内非遗文化展板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传承非遗文化,助推脱贫攻坚。

活动现场,来自全县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了思州石砚雕刻技艺、思州傩戏傩技、摆手舞、金钱棍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统计,该县非遗产业思州石砚现有从业人员人,年龄 的60余岁、最小的20岁左右,个体户87家,年产值余万元。

岑巩县古名思州,始名于唐开府于明,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史学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称。近年来,该县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传承保护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共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7项,其中省级项目10项,州级项目11项;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州级传承人9人、县级传承人93人,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州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县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

(彭圆兰周文*)摘自——《黔东南日报》

岑巩农信社提升贫困户“特惠贷”获得率

“真感谢‘特惠贷’的惠民*策,‘贷’动我发展吊瓜产业实现增收。”近日,走近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金竹坡组杨加云的10余亩吊瓜地,连片的吊瓜郁郁葱葱,他高兴地说,在正常年景,今年创收5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为加大“特惠贷”的落实力度,让更多的贫困户尽快减贫,该县层层分解任务、强化考核,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专户,并注入万元基金,安排“特惠贷”风险补偿基金0万元,全力做大做精做实“特惠贷”工作,对户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评级授信户,授信总额可达万元,为“特惠贷”发放提供了保障。同时,为提高贫困户“特惠贷”的获得率,该县农信社组织调研组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了解贫困户的所需所求,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因户施策,鼓励贫困户采取“十户一体”“抱团”发展产业,用“特惠贷”入股的形式,形成扶贫项目与“特惠贷”资金互相支持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从而达到稳定增收的目标。

通过推进“特惠贷”“贷”动扶贫产业,不断提升贫困户“特惠贷”获得率。该县农信社累计发放“特惠贷”户、金额万元,贫困户获得率达44.05%。在全县建成优质果品基地7.2万亩、茶叶4.96万亩、油茶3.6万亩,今年完成蔬菜种植12万亩、烤烟2.34万亩、杂交水稻制种4.46万亩,预计畜牧渔业产值5亿元以上,为今年减少贫困人口1.56万人、30个贫困村出列奠定基础。

(张能秋)摘自——《贵州*协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封琼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haijkkf.com/afhgx/108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