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想不想,年假还是结束了要说年假里经历最多的除了走亲戚,大概也就是参加婚礼了在我们河南农村一场婚礼的热闹离不开一顿丰盛的婚宴不过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同处河南豫东讲究“八大碗”,豫西则尊崇“十大碗”今天,就跟着狗莫一起去看看河南那些别样的婚宴习俗吧(文中出现的习俗并不代表当地所有习俗)01–豫东–豫东指的是河南省内、郑州以东地区,包括开封、商丘、周口在内的城市。说到豫东的婚宴,各地结婚都讲究一个吃吃喝喝,热热闹闹。酷爱扣碗的开封人,不管是过年还是待客都会有那么一两道扣碗,在盛大的婚宴上自然也要让它独占鳌头。扣碗大部分都是用肉类制作,如蒸排骨、肘子、芥菜肉、海带肉、酥肉等,这些在喜桌上都必不可少。先炸后蒸的扣碗,吃着软糯喷香,肉嫩爽滑,幸福无以言表!商丘部分地区婚宴讲究在压桌盘(凉菜)之后,再上四热吃、四小炒、四甜品、四大件、四蒸碗等。婚宴必备品“水激馍”做法独特,味美非常,倍受宾客们的宠爱!02–豫西–豫西指的是河南省内、省会郑州以西地区,包括洛阳、三门峡、平顶山三个城市。正如扣碗在开封人心里的不可替代,水席在洛阳人心中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连汤肉片、八宝饭作为喜宴上的宠儿,一般上桌就会被抢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一集里面就讲述了三门峡的“地下四合院”,利用这种建筑,特制出一种神奇的土灶台——穿山灶,依次开7个灶孔,可以放置7个锅,同时做7道热菜,非常高效。穿三灶做出来的美味正是豫西地区著名的婚宴“十大碗”,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吃了都说好,就连山珍海味也逊色三分。扣碗条子肉、糥米饭、红油豆腐、小酥肉、杂烩菜、清炖三珍、高汤海带,外加三道凉菜,就组成了著名的陕州十碗席,浓郁的香味在热闹的婚礼上愈加添彩!在三门峡还有另一道婚宴名菜,它就是卢氏县瓦窑沟“十三花”宴席。“十三花”就是十三道菜。其中有七道主菜,四道配菜,以素为主;两道汤菜,一甜一咸,涝糟汤(鸡蛋汤、银耳汤)、肉丝汤(酸菜豆腐)。“四大四小四饼盘”宴席则是招待客人、款待媒人(订婚、结婚、谢媒时)的最高档次、最丰盛的宴席。四大(大碗装):红焖肉、杂菜汤、白肘肉、虎皮大米四小(小碗装):肚丝汤、木耳汤、拳菜汤、涝糟汤四饼盘(盘装):炖土鸡、大米香肠、肉蒸菜、豆腐箱八碟(小盘装):凉拌肝、凉拌心、凉拌耳丝、凉拌肚丝、凉拌粉条、凉拌豆芽、凉拌豆腐、凉拌土豆丝03–豫北–豫北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有新乡、安阳、鹤壁等地。从前生活不太富裕的时候讲究“八盘四碗”,四碗一般必须包括大肉,也就是方五花肉和拢梳背儿肉,现在生活变好了,喜宴上自然是盘数更多。在鹤壁市浚县,婚宴大多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十个盘、八个碗、两个汤,好吃又好看。传统制作的八大碗比较讲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烹饪技法。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分为腐乳肉、小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以皮渣、海带、粉条、豆腐为主。从前菜品大多为“水席”,即汤多肉少,现在的八大碗大多有了改变,一般汤少肉多。荤菜还增加了黄焖鸡块、黄焖排骨、梅菜扣肉、红烧鱼块等,素菜也新增了虾米白菜、海米冬瓜、山药、茴香豆腐等。04–豫南–豫南指河南省南部地区,包括驻马店、信阳等地。作为一名地道的豫南人,狗莫小时候最爱的,就是吃桌了。生活变好了,婚宴上的菜品也比小时候的更加丰盛,一些菜品被下架,一些菜品被提上来,狗莫很喜欢吃的杂菜正是被下架的那一批。作为河南的“小南国”,得天独厚的信阳山水孕育出独特的美食文化,即使是在农村,婚宴的承办也是非常有排场的。办婚宴的那家人会在一大清早去市场买上好的新鲜肉类、蔬菜,回来就开始为大厨打下手,只为给宾客们最热情的款待,把那份喜悦传递给喜宴上的每一个人。南阳农村的婚宴,一般来说也都是在自家院子里,现支锅台,一伙人忙里忙外的做饭。婚宴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群人的狂欢,饭菜样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加婚礼的那份热闹!05–豫中–豫中指的是郑州、漯河以及许昌三个地级市。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同处于河南,待客所应有的礼节也大都相同。自从生活富裕起来,农村婚宴开始兴起承包宴席,既免了当家人的麻烦,也办得隆重热闹。要说豫中著名的婚宴那就数许昌的“禹州十三碗”了,很久以前家底不够殷实的人,上的十三碗往往以焖子打底,汤水较多,被戏称为“稀汤寡水”;家境好点的则顶格走满十三碗,彰显“大手、豪华”!十三碗不仅种类丰富,上菜顺序还有着“严格”的规矩。民间有句口头禅叫:头碗“鸡”、二碗“鱼”、三碗上的“大肉皮”......十三碗中的丸子汤为主客人辞菜标志符,在主客的“坚辞”下,端上最后一道菜——鸡蛋汤,喝完鸡蛋汤也就代表了婚宴的结束。一场婚宴,代表一家人迎来新人的喜悦,宾客们的在推杯换盏中表达祝福之情。不管是农村大院里的喜宴,还是酒店里的觥筹交错,都传递着幸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