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播出后,网友们直呼,平时爱吃、常吃的食品,纷纷中招。
我看完名单后,默默庆兴,平时抠搜生活,数着钞票过日子,能自己做的绝不买,为家人和我避开了许多科技与狠活。
1、百果园。
小时候物资匮乏,水果少,到了甘蔗上市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
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要买整根的。甘蔗有一点腐烂,一整根不能吃,甘蔗吃了坏的,容易造成腹泻,严重的会致人昏迷。
从小到大,吃水果的时候,看见坏的部分,心中不忍,舍不得,咬咬牙还是扔掉。长大了看见超市里切开的水果,摆着漂亮的形状,一眼望去,口水要流出来。
看看价格,犹豫着要不要买,耳边响起妈妈的教诲,放下美丽的水果拼盘。
2、淀粉肠。
小朋友最喜欢吃的美食,坚定认为淀粉肠和方便面是最佳搭档。出去旅游因为方便好携带,受到多数人的青睐。
单位组织活动,一人一袋食品里总是有它的身影。
可是我总是觉得有问题,抛开里边有没有肉的说法,淀粉肠的保存日期最少半年,有的长达两年。
咱买个馒头,常温保存五天以上,要发霉长绿毛。同理淀粉肠应该是一样,可它这么长时间不坏,可见里边添加多少防腐剂。
我家是绝不买,孩子有时候买回来,我会趁孩子不注意,送给有小狗的人家,给狗狗吃,不浪费。
3、奶茶。
最早是珍珠奶茶,价格十几块钱,那时候的娃哈哈一元一瓶,便宜又解渴。十几元和一元,想都不用想,直接选择娃哈哈。
里边的珍珠也是我反感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个头不大,直接喝下肚,真的不能接受。
现在是果茶、热饮,价格高啊,二三十元是正常水平。这么贵,里边放的材料,看着好看,不知是什么,喝了不踏实,还是算了吧。
4、预制菜、熟食。
3.15曝光用槽头肉做梅菜扣肉,过年的时候,在摊位上见过。
价格比正常的猪肉便宜,心里敲小鼓,能买吗。同等重量,商家做好、运输、销售,人家挣什么钱。还是算了吧,多年看3.15的经验,提醒我注意,有问题。
熟食店里的猪耳朵、猪蹄、各种肠颜色都是一样一样的,去看吧,我观察过好多次。
按理说位置不同,大小不一卤煮时间不同,颜色有深有浅是正常的。可统一的一个颜色,只能说是加了颜料。
我自打结婚后,省钱的小宇宙爆发,能自己做的自己做,猪耳朵、猪蹄、鸡胗子、鸡爪……
炖煮完,还能剩下一锅汤,熬菜炖粉条,干净、卫生、味道很是美味,关键还省钱。
5、水饺、包子、馄饨。
带肉馅的包子、水饺、馄饨,在外一律不买。商家用肉不知道是哪个部位,有的用带淋巴、有的用边角料包进去。
外观精美,内里不知道是什么,有蔬菜的掩护,吃的时候,看见有肉,消费者搞不清状况,还是算了吧。
有时出门在外,需要对付一口,没有选择的时候,买素馅的,全是菜,不给不好的肉机会。价格实惠,少花钱办大事。
6、老坛酸菜、腌制品。
咸菜里亚硝酸盐超标,能不吃就不要吃。从小吃咸菜长大,刚知道的时候,实在不能接受。
早餐咸菜搭配粥,是吃了多少年的固定搭配。猛然知道不能吃,别扭了好一阵。
寻找新的早餐形式,喝粥的时候,凉拌黄瓜、白糖西红柿、凉拌海带丝……清口,味道好,食材新鲜,吃着放心。
用时不长,挑着简单的做,快手菜,几分钟搞定。实在没有时间,洗好了黄瓜,直接拿着吃,也不是不可以。
习惯了清淡的早餐菜,再吃口味重的咸菜,打开盖一股浓重的咸味至冲鼻子。看来什么习惯也能改变,交给时间,时间会冲淡一切。
7、丸子。
不知道从何时起,涮火锅的时候,开始涮各种丸子,起的名字还怪好听,甜不辣、鱼豆腐、龙虾丸……
你问售货员,鱼豆腐有鱼吗,她说“老婆饼里没有老婆……”
好吧,听着这样的回答,无语问苍天。
不买,不买就对了。
想吃了自己做,我跟着视频学,虾肉剁碎了,只放盐,放进塑料袋里,涮肉的时候,直接挤到锅里。
买没有刺的鱼,剁成鱼泥,搅打上劲,整理好形状,直接涮着吃,或者煎一下,炒菜、炖菜放点进去都好吃。
自己做的,肉质紧实Q弹,味道鲜美,价格实惠。
精打细算过日子,实在想吃自己做。各种抠搜行为,同事没少笑话,可我认为很好,安全啊,避开了多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