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父子兵做纯然客家菜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杨柳根(左)、杨伟锋(右)父子。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在梅城泮坑大道前往圣人寨的观光路上,密集地分布着农家餐馆。路段中段,有家名为“纯然农家小院”的餐馆前,总是停满车辆,“粤M”“粤A”“赣B”“闽F”等车牌显示着这些车辆来自梅州及周边城市。3月初,梅州市首批“客家菜师傅”工程农家乐授牌仪式举行,27家农家乐以经营规范、信誉良好、客家菜特色突出、能代表梅州旅游业对外形象而获授牌,并分别按质量等级分为三星和四星农家乐。其中梅江区的纯然农家食府获四星称号。从厨40余年的杨柳根年时在梅园新村开了一家餐馆,并在儿子杨伟锋成年,厨艺见长后交由他掌勺。随着店铺客人越来越多,他们将小店搬至面积更大、市场更广的客天下观光路上。虽然菜式以传统客家菜为主,却也不断尝试改良和创新客家菜,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成为游客“打卡网红店”。●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子承父业走南闯北学厨艺走进纯然农家小院,三层楼高的餐馆前有一半圆形池塘,池塘上的水车“不知疲倦”地转动着,池塘里的小鱼欢快游动,见到有人靠近时,便忽闪忽闪着嘴等待喂食。整个小院内绿树成荫,果树的枝条铺设在建筑与树枝之间,阳光透光枝条间的空隙铺洒下来。庭院里已有许多等待吃饭的客人,在赏景、拍照、喂鱼。四星级农家乐、“客家菜师傅”工程农家乐的牌匾挂在餐厅的门外,穿过一楼布满客家农具,装修非常有特色的门厅,便是餐厅的厨房。虽是天气微凉的春天,但厨房内部热火朝天,6位厨师各司其职,主厨杨伟锋站在炒锅前已是满头大汗。此时他的父亲杨柳根正在餐馆内招呼客人。“我们是上阵父子兵。”杨柳根乐呵呵地说。杨柳根是梅江区西阳镇人,在他的眼中西阳镇家家户户都是做客家菜的“好手”。“每逢节日和喜事,便有许多人到西阳镇找厨师做宴席。”杨柳根说,起初他从小便热衷炒菜、做饭,很小的时候便跟随家人、亲戚为他人做宴席,逐渐掌握了客家菜制作的要领。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许多人都开始往外闯荡,虽然已有两个孩子,但杨柳根还是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到外地学习厨艺。“当时觉得客家菜我已基本学得差不多了,想看看外面的人口味如何,各地方做菜有哪些特色。”于是杨柳根与妻子跟随朋友、亲戚辗转到河南,东北三省,内蒙古及广东深圳、江门等地。因父母年迈,在外漂泊了数十年的父亲再次回到梅州。年回到梅州后,父亲两人便在梅园新村附近开了一家客家菜餐馆。随着餐馆逐渐做大,而杨柳根的体力略显跟不上,他便将仍在外学习厨艺的儿子叫回来做帮手。年,19岁的杨伟锋回到梅州。在父子二人的协作之下,小店生意红红火火,往来的客人络绎不绝。杨伟锋心想着要把小店扩大,便开始着手寻找店面。寻找了二三年之久,才在客天下观光路上看到了一家店面。“首先面积够大,又是靠近客天下景区,而且就在路边,餐馆外部有个很大的停车场,可以说各方面都很符合我最初的计划。”彼时,农家乐刚刚兴起,于是父子俩商量着把餐馆改造成客家菜的农家乐,并更名为“纯然农家小院”。“纯然代表的是纯天然,说明我们要做原生态、传统的客家菜。创新菜式十余年客家菜小馆成“网红”店中午1点过后,餐馆里的客人渐渐少了,杨伟锋脱下厨师服,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家人招呼他吃饭,他坐下吃了一口后就放下了筷子。“厨房高温,刚炒完菜没有什么胃口,一会儿饿了再吃。”与一般影视作品中塑造的大肚腩、宽脸庞的厨师形象不同,杨柳根和杨伟锋显得瘦削。杨柳根笑称这可能与他们的基因有关,一家人身材都比较瘦小。脱下厨师服时,杨伟锋喜欢穿花哨的衣服,彰显个性,在外人面前略为少言寡语,餐馆的前台接待、与旅行社谈合作等交际类的事情交由善于与人交往的父亲。农家小院清新、自然的风格则由杨伟锋从事设计工作的妹妹设计布置而成。“一家人各司其职,做好小店生意。”客家娘酒鸡、盐焗鸡、酿豆腐等传统客家菜是纯然农家小院餐桌上的常见菜,而禾杆肉、百香果咕噜肉、酿猪红等创新客家菜也是客人必点菜式。纯然农家小院与外地旅行社合作,向游客提供围餐服务,围餐的菜单中必有传统客家菜的“身影”。“我们与旅行社协商,菜单里必须要有盐焗鸡、酿豆腐等客家菜,要向游客推荐客家菜。”杨柳根说,许多参团吃围餐的客人在品尝过后,还会带着家人、朋友自驾到餐馆里吃饭。“游客在小院里拍照留影,为菜的口味点赞,免费为我们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haijkkf.com/afhhy/732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