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奇谈白蛇出洞有多珍贵,秀才吃不起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01如今流行有这么一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笔者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聊斋志异,虽以情韵赋予小说意境,但它毕竟不是生活小说,也不是连篇的人物故事小说,仅仅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一篇篇短篇小说而已。因此,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有比较遗憾的一点,就是几乎没有关于美食菜谱的具体描写。或许也正是如开头所说的那样,蒲老先生一直都是靠坐馆教学维持生计,或许对于饮食这方面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毕竟他大部分的生活都可能处在只是仅仅满足吃饱这个状态罢了。所以,我们在读聊斋短篇的时候,并不容易找到关于饮食方面的描写。例如,《水莽草》里是写有喝香茶的情景、《寒月芙蕖》里也仅是叩门从里送出精妙酒食、《王六郎》中的水鬼因行善被策封为城隍后请朋友吃好吃的,以及《丐仙》里乞丐仙人命凤鸟衔来杯子,内有香菜佳肴等等情景。仅三言两语带过,只是让读者体会到有好的酒食而已。哪怕是写得比较详细的是《翩翩》,依然也只是截取树叶做成饼,剪树叶变化成鸡和鱼而已。除此以外,在诸多篇章里都几乎是同样的情况。那么蒲松龄先生除了写书和教学以外,真的会对食物没有任何兴趣吗?要知道“民以食为天”,吃饭不仅是维持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需要,而且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可谓浩瀚无边。作为一个杂学大家,蒲松龄先生不太可能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算受限于经济能力吃不了山珍海味,但家常便饭还是能供应得上的。但为何就是对饮食文化疏于描写,这里面的原因,后世的学者也是备受疑惑。02曾有人考究得出蒲松龄与莱阳宋玉叔之间有着莫逆的交情,至于他们的关系后来是否发生了矛盾,就还有待考证了。但是有一次宋玉叔邀请蒲松龄到家中做客的时候,在席间,宋玉叔曾问过蒲松龄先生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当时宋玉叔的家境也是一般,所以两人之间的谈话纯粹是一种小玩笑而已。但是蒲松龄先生却回答得很真诚,并没有幻想什么满汉全席里的山珍海味,也没有胡吹乱扯地说什么龙肝凤胆。他说,这么些年来,俺们山东本地的食物自然或多或少都有尝试过,唯独只对道听旁说的几道菜很感兴趣。一道是梅菜扣肉,另一道是鱼头豆腐汤,还有一道就是宫廷名菜,名叫白蛇出洞......他在《龙肉》一文里,写有于土下面藏着龙肉,人们争相分割来吃的场景,《崂山道士》中也有老道士剪纸成月,投筷变嫦娥起舞,众道士齐享美酒佳肴的仙境般的热闹聚会。另外在其他短篇中也多少有些五谷杂粮的简单描写,只不过因为大多故事发生的背景都在山东,所以又以山东饮食文化为主要代表而已。由此看来,可以确定蒲松龄先生绝不是一个对饮食文化一窍不通的人,相反他还有一定的研究和认知。那么问题就来了,梅菜扣肉、鱼头豆腐汤还是很好理解的,但这白蛇出洞到底又是一道怎样的菜,这道菜又有多珍贵?既然蒲松龄自己都喜欢,却为何在四百九十一篇文章中都没有具体描述过?穷秀才固然是吃不起,为何却连进士大老爷都没吃过?03先解答第一个问题,这道白蛇出洞,其实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吓人,只不过是以形而取名的一道菜而已。或许有很多朋友都熟知这道菜,甚至可能还有不少人自己亲手做过。相传这道菜乃出自满洲正红旗籍,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和致斋的府中。晚年的乾隆皇帝有一次赐下御宴,以皇族家宴的形式开展,他要求大臣们各自从自己家中带上一道菜前来赴宴,名义上是圣上老佛爷要关心一下为朝廷呕心沥血的大臣们日常所吃的饭菜,了解生活质量。于是各位大臣退朝回到家中后,是人人殚精竭虑只为讨好皇上,做出的菜当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他大臣各式的名菜点心暂且不提,单说轮到了和珅献菜之时,只见一个古典食盒中用紫乌藤托着一个玉盅,掀开盖子一看,原来是个炖汤菜。那汤水自下而上如同蛟龙般翻滚着,红绿相间的胡萝卜片和翠笋片随汤波轻摆荡漾。正中间是一块水晶白的豆腐,豆腐四周隐约有十数条类莽蛇状的生物争恐飞出,丝丝缕缕的汤雾遮掩着整个盅口,呈现出朦胧若隐的景象,异常好看。还有淡雅的清香飘散在炖盅四周的空气中,微闻之,便可令人口腹俱馥,食欲大开。乾隆爷问及菜名,和珅回道:“此乃白蛇出洞,是臣府中金刀厨师和庭牧的拿手菜式,请圣上品鉴”。乾隆爷伸筷夹了一小块豆腐品尝,刚入嘴,顿觉豆腐的清香和泥鳅特有的鲜甜融合在了一起,滑嫩的口感配以触及味蕾的全新味道。那种感觉就如同是给身体注入了一股清泉一般,全身上下竟有说不出的舒服和爽快!从此以后,这道白蛇出洞就正式列入了御膳房的菜单之中,真正成为了一道宫廷名菜。04其实这道菜,看似简单,里面的工序却十分复杂。首先这道菜所追求的是一个鲜字。离古京都十二驿站外有一个小镇叫做羌湖镇,羌湖镇上特产一种银白色的泥鳅,只吃睡莲根。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睡龙鳅,产量非常稀少。把睡龙鳅从羌湖里挖出来后,有专人快马加鞭,六十里地一个驿站,歇马不歇人地火速往京城送。所幸的是睡龙鳅的生命力极其强大,虽然数量不多,但到达目的地时几乎可以保证都活着。送到府上后厨后,不能用刀子清理,只能放在鸡蛋清里面养五到七天,直到其把内脏里所有的脏东西吐干净为止。接着把胡萝卜片、翠竹冬笋片等一切佐料在炖盅摆好后,再倒入用整鸡、数种食用药材,一起熬炼长达四个时辰并且已摊凉的高汤,满至盅底三分之一处。中间摆上一块石磨水晶豆腐,再放入鲜活的睡龙鳅,以文火慢炖。期间不能合上盖子,静等高汤飘起微量水蒸气就要往里面再加小半勺高汤,如此反复数次。直到睡龙鳅因受热全部钻入水晶豆腐中,以温水煮青蛙的原理,等到豆腐和其他配菜熟了,睡龙鳅也就熟了,然后立即停火,用高汤的余温把睡龙鳅独有的鲜味全部融化入豆腐之中,才算完成。这道宫廷名菜,看似所用的食材并不多,但主食材却是异常珍稀的。而且最为困难的是对火候和烹饪工序的细腻掌控。这道菜谱曾被晚清御厨陈贤茗先生收录在其所著的《浮苑群菜谱》内。可惜的是,这部作品的原著早已在那段动荡的时期被人从其棺内刨出,一把大火过后,也跟随着历史烟消云散了。至于如今还有没有手抄本珍藏在哪个古老的厨艺世家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就没有人知道了。所以,蒲松龄先生所向往的这道“白蛇出洞”,实际上是大有来头,用珍贵二字形容也颇为合适那。穷秀才每天过着吃馒头咸菜的生活自然是吃不起的,而进士老爷虽然中间还隔着一个举人阶层,但依然还是没有达到这种条件,所以也压根吃不上。甚至于一般的中上层官员都不一定能吃得起。书述到此,这段聊斋外的奇趣之谈就给您说到这了,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haijkkf.com/afhhy/909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