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gorxm《饮食男女》作为李安导演的代表作之一,从年上映至今,时隔26年,豆瓣依然保持9.1的高分,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李安是电影届的奇人,其东西方结合的经历让其电影既融合了东方是神韵,又带有西方的开放。经他导演的一部部电影,活了,也火了。
这部片子主要讲一名台湾菜名厨老朱早年丧妻,独自一人抚养三名女儿。女儿长大后,他也退休了,无所事事的他每日照顾女儿们的起居,每周日晚上都会有一顿家庭聚餐,女儿们却并不买单,各自有各自的心思。原本还可以跟厨艺界的好友老温下下棋,切磋厨艺,可老温突然间去世了,这更加剧了老朱的寂寞。
更为可怜的是,老朱的味觉失灵了,其唯一的乐趣也失去了趣味。在这种情形下,他该何去何从?女儿们思索着是不是该给老朱找个伴了,可让所有人吃惊的是,老朱居然已经自己找好了心上人,对象还是大女儿的同学锦荣。
时间拉回到26年前,这样的思想无疑是超前的,即便在现在,也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可想而知,当时的李安受到了多大的诟病与质疑。也因此,才能体现出伟大导演的与众不同之处,其思想总是前卫的,其理念总是先进的。整部片子的故事性很强,以几大人物的经历推动情节,主题也很明确,无非是饮食和男女这俩本能性的事物。但细细思考,还是有更多的深意展露在其中的,本文也将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01、饮食:舌尖上的诱惑,靠周日聚餐维持感情,凡事皆在饭桌上解决
有人说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在其美食盛宴,作为影片的一大主题,饮食在这部片子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一开始,便是相当生活化的场景,一位大厨在厨房准备菜品,烤鸭子,煮鸡汤,蒸梅菜扣肉……热烈滚烫的油锅,娴熟的切菜手法,喷香冒气的美食出锅,让人垂涎欲滴。
由此引出了正片,开启了一家人的第一次星期日晚餐。这一家人平日住一起,却靠周日的一顿饭维持感情。饭桌上,各种美味佳肴,山珍海味,按理说应该让人胃口大开,吃的很开心才对。可这家人吃饭时,完全没有那种兴奋感,取而代之的是例行的一餐,各吃各的,没有沟通。好不容易有人说话了,还是挑剔菜品,味道不对,鱼翅耗了,盐没放。
之后类似的饭局又出现过几次,每次都是同样丰盛的菜品,不同的是,每次有不一样的话题。第一次是二女儿家倩宣布自己买了一套房子,等房子交付就搬出去住。第二次是小女儿家宁说自己怀了男朋友的小孩,要搬出去住。第三次是大女儿家珍告知自己交了男朋友,打算结婚了。
再后一次聚餐上,菜品更为丰盛,雕花冬瓜,龙凤呈祥,七星斑等等,吃饭的场景也很愉悦,喜悦欢快的歌曲,配上一大家子的觥筹交错,大家吃的都很开心。无形中给人一种错觉,这家人的关系恢复了,不再是冷冰冰的场景了,而是相当温馨的场面。可酒足饭饱之际,老朱的一席话让大家倍感惊愕。他要跟与女儿一般大的锦荣共度余生。
影片最后,家倩独自一人准备了一桌饭菜招待离去的亲人,只有朱爸一人赴宴。席间,她给朱爸盛了碗汤,朱爸喝了一碗又一碗,突然间,他握着家倩的手,道了一声:“女儿”。影片于此定格。
这一家子,吃是主题,是欲望,也是维系关系的纽带;可以狼吞虎咽,可以山珍海味,也可以路边摊吃碗面依然吃得很开心,这家人很容易满足;对待感情可以克制,可以忍耐,可以凭着本能性的冲动行事,也可以做好万全的准备,然后宣告一切。吃始终贯穿其中,是线索,也是感情的助推剂。
02、男女:万物的本能,被压抑的性,被克制的欲望,藏着的是埃勒克特拉情结
作为影片的另一大主题,男女关系在影片中也有大量的体现。
朱家大女儿家珍,一直以被前男友抛弃,对爱情不再抱有期望为理由,拒绝再谈恋爱。她加入基督教,内心纯洁,不谈俗世爱情相关的事情,甚至有人提起,她也会立马拒绝。在她心里,她要一直守护父亲,父亲为了她们一直没再娶,在他年老后,她理应肩负起照顾父亲的角色。然而,这一切在她收到日复一日的情书后,被彻底粉碎了。她盛装打扮,想要迎接爱情,却被现实泼了冷水,原来是学生的恶作剧,终究是一场空。二女儿家倩,与前男友纠葛不清,虽然早已分手,却还是保持着朋友关系。看得出她对他是有感情的,可是却无法说破,只能压抑着对他的感情。在这段感情中,她是彻彻底底的被动者。在与公司新来的上司李凯产生感情后,也不得不压制了下来。她以为李凯正是伤害姐姐的人,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姐姐的编造。原本可能是一份真情实意,却被她的克制所破灭了。小女儿家宁,抢了同事的男朋友。跟其相处没多久,便跟他单独回了家,也因此怀了他的小孩。这是一份懵懂的爱情,一段不成熟的感情。
这里面感情的相处模式有很多解释,但归根结底还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家珍身上,“埃勒克特拉情结”得到了体现。
埃勒克特拉是古希腊参与杀害母亲的神话人物。“埃勒克特拉情结”概括的是女性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恋父憎母情结。同“俄狄普斯情结”一样,“埃勒克特拉情结”也是儿童一般必然存在的倾向。
对于家珍来说,从小失去母亲,她又是最大的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在家中发挥如同母亲的作用。于是,她俨然以母亲自居,管着两个妹妹,甚至在爱情上,也是要陪着爸爸,一辈子留在家里,也没什么不好。
对家倩来说,在姐姐说起对父亲的了解后,她加了一句:“再小也比你了解他”。从影片中来看,也确实是这样的。大姐有了恋情后便匆匆忙忙地赶去结婚了,小妹也是很快怀孕搬走了,最后只有她一个人陪着父亲。陪父亲参加葬礼,给父亲做饭,医院检查身体了。
甚至她最喜欢的烧菜,也是继承的父亲的职业。在她的回忆里,小时候父亲给他做戒指的场面太温馨了,那份留恋,那份温暖,全都写在了脸上。她想继承父亲的事业,可是被拒绝了,于是只能到别人家中烧菜给他人吃。她对父亲也是充满了浓浓的爱的。
对于家宁来说,背后对应的是对爱的争夺,在家中,作为老三,上面有两位优秀的姐姐,她从小便没有存在感,只能靠争抢来夺得父亲的爱。所以在爱情里面,她也采用了同样的模式。
男女关系乃万物本能,在这方面的约束会得不偿失。一旦崩裂,便如洪水猛兽般袭来,让人无法应对,所以三个女儿的感情生活来得都很快。而这背后,是女孩的恋父情结,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03、亲情:分离与团聚,从大家庭回归小家庭,从代系隔阂到再度和解
从一开始,家倩就想着早点独立出来,她觉得自己跟父亲相处不来,彼此间互相看不顺眼,搬出去对大家都好。为此,她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想一交房就搬出去。后来开发商跑路了,家倩只能留在家里。
而家珍,口口声声说自己要一直守着父亲,甚至一直留在这个家里也未为不可。却在遇到体育老师后,很快就考虑结婚了。只一顿饭的功夫,她便向家人宣布自己谈了男朋友,并且准备结婚,要搬出去住。并立马跟着体育老师回去了。从此,离开了家。
家宁也是人小*大,抢了别人的男朋友不说,还未婚先孕了,于是不得不搬出家。她离开家的时候,甚至没有一丝留恋。这个家对大家来说,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没有人情味,只有每周固定时间的聚餐。有事情直接以我有件事要宣布一下开头,好像在开会,跟下属说话,完全没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感觉。
三个女儿,各自都想要离开家,只不过最早想要离开的却未能离开,而没想离开的反而最先离开了。本来团聚的一家人,立马散了。最终,朱爸自己也单独建立了个小家庭,也离开了这个家。反而是从一开始就想离开的家倩,单独留在这个充满回忆的家庭里。这个家里面,有太多的回忆,有每周末的家庭聚餐,有父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有三姐妹曾经生活的气息。要有多么嫌弃这个家,才会这么想迫不及待地搬出去啊。
由此可见,三个女儿和父亲的代系隔阂有多严重了。父亲退休了,无所事事,每天有大把的精力管制三个女儿。他嫌弃家珍老大了还不找对象,嫌弃家倩熬夜不好好睡觉;而女儿们也是很烦这个父亲,每周都要靠吃饭来维系感情,内衣都能分错,管的太多等等。他们之间属于相看两生厌的状态,分离是必然,早晚的事。
而这一切在各自分离了之后反而得到了和解。影片最后,家倩一个人在原来的老房子厨房里忙活,煮了一大桌子菜,邀请姐妹父亲来聚会,虽然最终只有父亲一人来了。父女俩之间却多了一分和谐,家倩给父亲盛汤,父亲居然喝到了久违的味道。那味道,有点似曾相识,是和解的味道。
从团聚到分离,从大家到小家,这一家人表面上看是分开了,但从彼此关系上来看,却更加融洽了。可以说是又完成了从分离到团聚的过程,表面上是分散的家,实际上还是一家亲。从往昔靠吃饭联络感情,到现在感情自在人心,一家人最终实现了彼此的和解。
总结一下:
饮食男女,人之常情。对于司空见惯的事情,李安却又不同的理解。在他的电影中,食物是诱人的,爱情是冲动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不受任何约束,一切皆有可能。
这部片子我看了不下十遍,影片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但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朱爸和儿女们的这份亲情,隐匿在心底,正如现实中的我们一样。爱,难以说出口,但却体现在一粥一饭之中。生活和烹饪是一样的道理,需要用心去投入才能做出一份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