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忙碌的生活,有时候很难抽出时间做饭,此时,预制菜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让人们能够缩短做饭时间,方便快捷,而且选择多样,及时享受到美味佳肴,可以说一举多得。
但是,近期发现,预制菜各种问题频发,例如:曝光的使用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很多预制菜添加各种防腐剂等,这些都在一步步推开消费者,让人们望而却步,不敢去靠近消费。
为了促进预制菜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3月21日,市场监督总局联合六部门,印发《关于假期那个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书》。通知明确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并且对于如何界定预制菜也做了明确说明。
什么是预制菜?预制菜属于预先制作好的半成品菜品,一般使用一种或者多种原材料加工所得,不添加防腐剂,预加工步骤比较多样,日常做菜的煎炒烹炸方法会出现在不同的菜品里面,部分菜品暂时不适用调味品,后续单独搭配调料包等。做好的预制菜经过储存、运输,便会与消费者见面。
消费者在拿到预制菜后,经过加热或熟制后,方可使用。
哪些食品容易被人们误认为是预制菜?1、简单加工的,比如清洗、剥皮、切块等,未经过各种烹饪的菜品。
2、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馒头、花卷、盒饭、肉夹馍、汉堡、面包、披萨等。
如何区分是否为预制菜,其实抓住两个关键词便可:“加热”、“熟制”将食品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状态;或者再经过一定煎炒烹炸,将半熟的食品彻底熟制之后,这都是预制菜。
预制菜是一个巨大体量的产业,它的产生之初,由于没有理清各种定义范围、安全标准等,一度被人们诟病:没营养、不健康等。对于预制菜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卫生标准、储存运输等方方面面产生质疑,甚至出现浓重的“饭预制菜”情绪。
为了防止人们谈“预”色变,让预制菜这一朝阳产业得到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让人们买的安心、吃的放心,我们后续要做的努力还很多。
一、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通知》的出台,已经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明确了预制菜相关行业标准,例如原材料、预加工工艺、存储销售、使用方式方法等,只有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才能推进产业行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监督检查。对于预制菜生产企业进行全方位监管,进货查验、生产工艺流程,仓储运输等,形成监管闭环,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等行为。
三、落实主体责任。督促预制菜生产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严格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把各方面质量关,及时做好自查自纠。
预制菜的高质量发展,关乎的不仅仅是一餐一饭,更关乎的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该引起广泛高度重视。预制菜的透明度和美誉度等否得到提升,能否成为人们信赖的食品来源,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预制菜,各位宝子们,你们有什么想法看法,欢迎留言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