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中秋将至,一年一度的各大品牌的“月饼争霸赛”也正式拉开帷幕。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月饼让人犯了“选择困难症”。除了传统月饼以外,芥末三文鱼味、胡辣汤味、两掺月饼、大闸蟹味月饼、牛百叶月饼、梅菜扣肉月饼……这些“怪味月饼”堂而皇之登上柜台。还有商家脑洞大开,把月饼做成狗屎形状,寓意走“狗屎运”。(见9月13日《大河报》)
中秋节作为中华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对和平团圆,国泰民安,阖家欢乐的一种向往,传承着几千年的文化记忆。月饼看似是一份美食,实则包含一种文化符号。这种传统习俗之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是因为他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还寄托着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品一份美食如听一首老歌,眼前总能浮现歌中萦绕的记忆和情怀。
“怪味月饼”现身市场,一方面是商家为走创新路线迎合市场消费需要,更多的是商家为博取眼球采取的“噱头营销”。什么馅都往月饼里装,什么形状都敢做,看似是一种时尚和创新,实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和冲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你在中秋之夜嚼一口芥末味的月饼时,有没有想到,那呛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怪味”会冲淡团圆、感恩、和谐的中秋主题。更不用说尝一口那狗屎状的月饼是何滋味了。
口味可以创新,文化不能跑偏。无论是什么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永远是传承的王道。虽说是我的口味我作主,但把心思花在盲目跟风,哗众取宠上,倒不如多在“如何让大众化食品引发大众共鸣”上下点功夫。中秋节快到了,当“怪味月饼”静静地躺在货架上时,它是不是像在警示商家:在标新立异的同时,别忘了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来源:社评科
审核:赵晨斐
商丘市委网信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