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世界客都”,
也素有“客家菜之乡”的美誉。
一说起梅州美食,
当地人可以滔滔不绝,外地人也是赞不绝口。
开锅肉丸、酿豆腐、梅菜扣肉、算盘子
客家娘酒、梅州腌面、盐焗鸡爪、猪肚包鸡
五华长乐烧、平远慈橙、大埔客家娘酒薄饼、丰顺捆粄、蕉岭三及第……
梅州的美食佳肴何其多,
但你都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
甚至知道它们名字的由来吗?
盘点梅州美食名字的由来,
就连梅州人也不一定都知道哦!
“三及第”名字的由来,“三及第”为什么叫“三及第”?
三及第汤是客家传统菜。首创者是清朝状元林召棠。那么,“三及第”到底为什么叫“三及第”呢?
相传,清朝时,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肉和猪粉肠熬汤而食。一天有位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碰巧林状元正在喝汤,御史便问他喝的是什么汤。林召棠知道老御史盼望儿子能科场高中,便指着那汤回答是:“及第汤。”御史喝过及第汤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汤给儿子吃。后来御史的儿子果然高中状元,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汤的好处,三及第汤也由此得名。
其实,除了三及第汤,还有五及第、六及第……虽然叫法相似,但食材还是有所不同。三及第:猪肝+瘦肉+粉肠;五及第:猪肝+瘦肉+粉肠+猪心+猪腰;六及第:猪肝+瘦肉+粉肠+猪心+猪腰+生肠。而梅州的及第汤也尤以蕉岭的闻名。
“客家娘酒”名字的由来,????“娘酒”为什么叫“娘酒”?
客家娘酒是一种汉族传统名酒。酒在客家人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一如“做酒”“做毕业酒”“做暖轿酒”“做完婚酒”"做三朝酒"“做满月酒”“做周岁酒”“做生日酒”“做拜师酒”“做出师酒”等等,不同的场合和情况有着不同的用途和意义。
不过客家人所说的酒,特指的是用糯米特制的娘酒,这种娘酒,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酿制。那么“娘酒”为什么叫“娘酒”呢?
一说是因为娘酒的酿制一般都是由家里的女主人承担的。而且酿制娘酒水平的高低,还是衡量一个客家妇女能干与否的标准。
另一说则是,娘酒之所以叫做娘酒,大概是因为离不开客家女人吧。相比山外的大家闺秀裹着小脚品香茗吟风弄月的时候,客家女人的一双大脚却扎扎实实地踩在田埂上,下地一张犁,翻地一把锄,背上还背着孩子。晚上又挑亮 灯赶着做女红,催促上学的孩子背书写字。渴了累了,也只是胡乱喝口水酒,却把甜香的酒酿留给长年在外经商做工的男人。等到男人回来,就把自己悉心珍藏的那瓮老酒拿出来,细心地炒上几个好菜,催促男人趁热吃下。看到自己的男人脸酣耳热,女人的幸福写满了脸庞,一年来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早就随那深情的娘酒落到男人肚里。客家娘酒一如客家女人的温情美好,让人喝了之后久久不能忘味。
“捆粄”名字的由来,“捆粄”为什么叫“捆粄”?
捆粄是广东梅州丰顺县的地方特色小吃,揭西客家地区叫包粄,捆稞。据说,捆粄是丰顺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
那么“捆粄”为什么叫“捆粄”?客家话中,动词的“卷”字较少使用,一般用“捆”来表示;“粄”(拼音:[bǎn])为古汉语,也是客家话特色词,是指大米制作的食品的意思。顾名思义,捆粄就是指卷着的大米制作的食品。
捆粄味道鲜美,一般肉馅有豆干、咸菜、香芋、韭菜、萝卜、瘦肉、豆角、鲜笋、萝卜干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馅,变换出不同的口味。深受广大客家人喜爱。
“算盘子”名字的由来,“算盘子”为什么叫“算盘子”?
算盘子,是广东梅州大埔县颇负盛名的传统小吃。是由小芋头、木薯淀粉、香菜、细葱、虾仁、香菇、鱼露、生抽、白胡椒、香菇和蒜等材料制作而成的一道美食。
“算盘子”为什么叫“算盘子”?据说,算盘子是因其形状类似于算盘里的珠子而得名的。珠圆玉润的算盘子,是客家人在年节少不了的风味,既象征着合家团圆,又祈盼来年能像算盘一样,精打细算,多多挣钱。
关于梅州美食佳肴的名字由来和故事还有很多,
你知道的都有哪些,
不知道的又都有哪些呢?
门户
ID:mzmh
一个不太正经却又很酷的门户网站喜欢我/有心事/想爆料,欢迎随时来撩懂事乖巧客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