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有趣三

美食家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文化大家,有诗人、词客、书家、画家等多重身份。此外,还有一重身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就是美食家。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轼留下了许多经典菜肴,不少至今仍留在我们的餐桌上。

最有名的当数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时,有《猪肉颂》打油诗存世:“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讲的就是东坡肉。随着苏东坡不停地贬官和调任,东坡肉也随之走向不同地方。也有一说,东坡肉的做法是苏东坡从佛印和尚那里学来的,不过此说并不可考。

苏东坡贬任杭州通判时,以西湖盛产的鲤鱼为原料,发明了东坡鱼。相传一日,苏东坡烹制好东坡鱼后,正欲大

快朵颐,忽然好友佛印到了,便赶紧把鱼藏在书架上。佛印看见了却装作不知。苏东坡若无其事地问:“大和尚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特来请教一个字不知如何写,这个字就是您苏大人的姓——苏(蘇)。”东坡知道里边定有圈套,但还是认真答道:“苏字,不就是上边草字头、左下一个鱼、右下一个禾吗?”佛印又问:“如果鱼字搁在草字头上边,还念苏吗?”苏东坡脱口道:“那怎么可以,鱼只能放在下面才对。”佛印哈哈大笑:“那就把鱼端到下面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两人相视而笑。

来而无往非礼也。后来有一次苏轼去佛印处,正逢佛印也做了一条鱼,见到所东坡来便藏在磬里。苏东坡心知肚明道:“我想写一副对联,上联已经草就,下联一时无对。”佛印问:“上联是什么?”苏东坡道:“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假思索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道:“原来你磬有鱼啊,赶紧拿出来分享吧。”

相传,东坡梅菜扣肉也与苏东坡有关。苏东坡谪居惠州时,把“东坡扣肉”的做法从杭州带过来,取材当地特产梅菜加以改良,制成而成。梅州扣肉肉烂味香,咸中带甜,肥而不腻,是惠州宴席上常见的美味菜肴。

苏东坡关于吃的诗词至今存世多达几十首。关于吃的态度,既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直白,也有“诗酒趁年华”的含蓄;关于吃的对象,更是浓淡咸宜、包括万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玉粉旋烹茶乳,金薤新捣橙香”,“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等等,不一而足。

在苏东坡那里,悲欢离合皆无妨,笑对生活著文章,吃则是治愈心灵的伙伴了。月下独酌也好,友朋相聚也罢,生活本身才是本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haijkkf.com/afhpz/885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