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
据考查,梅州名字的出现与梅州古时两次为“梅王”封地有关。首次当在汉初。据清康熙《程乡县志》载:“梅州命名考,李士淳曰:曾见《粤东名贤志》:梅绢,浈水人,汉初,从高祖,破秦有功,封于粤,即今程乡(梅州)地。故号其水曰梅源,溪曰梅溪,名其州曰梅州,皆以梅绢得名也。至今各乡祀神有梅溪公王意即其人。云俗不详其从,未遂以程俗多树梅,故名梅溪。又以宋时状元王十朋号梅溪,梅溪即十朋,皆习而不察,相传之误也。今考证以俟后之君子。”
第二次封“梅王”是唐末五代南汉时。据《光绪嘉应州志》内引《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五代史·刘?摇传》:“其封诸侯王也,初无梅王之封,而至刘晟乾和十三年始封其子崇兴为梅王”。“当封时即封为梅王,以其地有梅口镇(即今松口镇——笔者注)因梅溪而得名,而开宝四年之改为梅州,实由此也”。又引《阮通志·封建表》载:“南汉王晟乾和十三年封崇兴梅王、保兴贞王谨案。贞今惠州,梅今嘉应州。贞,乾亨六年置(设),梅,亦是此年,所置不始于宋开宝也。”辛亥革命推翻朝廷,州人议定废嘉应州,复名梅州。年12月改称梅州市。
梅西派出所就在梅州梅州风景名胜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梅州是中国 的四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梅州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千佛塔在梅州市东山岭上。由生铁铸成,上有千佛浮雕,故名。南汉大宝八年(年)铸造。与广州光孝寺内的东西铁塔同为南汉时遗物。塔7层,高约7米。塔旁有清末诗人*遵宪的南汉修慧寺千佛塔诗等碑刻。
人境庐在梅州市东3公里杨桃墩小溪边。建于年,是清代诗人*遵宪的别墅。因他有诗集《人境庐诗草》而得名。建庐前三年,他任驻日参赞时结识的日本书法家成濑温为他写了“人境庐”三字门匾,字体苍劲有力,深蓝色,衬以赭红底色。*遵宪曾自撰对联悬于庭中。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之句,描述园中景色。
叶剑英故居在梅县雁洋镇雁上村。故居是泥砖砌筑的农舍,属粤东地区客家围屋。坐东朝西偏南。整座围屋共有15间房屋,进故居左侧后角边两间是叶剑英少年时的卧房。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此,并度过童年。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三河坝烈士纪念碑位于汀江、梅江和梅潭河三江汇合的三河坝。三河坝群峰对峙,地势险峻,是水陆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昌起义*曾在朱德的率领下在这里与国民*钱大钧部激战了三昼夜,许多战士牺牲在这晨。年当地*府在三河坝东岸的笔枝尾山顶建造了15米高的纪念碑,后来又在左边建了纪念亭,现已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揭岭飞泉在丰顺县城西北20公里。此瀑悬岩百尺,如素练垂空,岩侧旧有揽胜亭与蓝田书庄,是南宋绍兴年间(-)当地进士郑国翰讲学之处。与郑同榜的进士朱熹曾为此瀑书“落汉鸣泉”四字于亭,并刻于石上。其后不少文人来此寻朱熹遗迹。因年久失修,庄亭故址已为荆棘所掩,朱熹墨迹亦为苔藓藤萝所蔽,但游客仍常登临怀古
sdfd
梅州的风俗文化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中心的一支方言。它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全省约有二十多个县市属客家方言区。它以梅县话为标准,因为梅县话影响大,语言较清晰。客家方言也是在民族迁移中形成的一种汉语方言。东晋以前,客家先民原来聚居在中原一带。西晋末,中原地区发生了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客家先民不得不向南移。有的移居于湖北、湖南等地,后又经唐末五代十国的离乱,又有的进一步南迁移居江西、福建等地。到南宋末年,宋元交兵,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进一步移入广东,逐渐入居粤东一带。宋代户口有主户和客户之分,分,后来者入客户,故有客家之称。在移居的过程中,由于在湖南湖北停留了近四百年时间,至唐、宋时期方入粤,因此其方言较接近两湖方言。在广东四种方言中,也显得与普通话差异最小。客家方言有六个音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人声韵尾。其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语音上有较大差别。此外,客家先民本用北方话,入居广东后,受着不同广东方言和地理历史环境影响,因而逐渐消失了卷舌音。
广东汉乐广东汉乐分布在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等地区,又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代表,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据查是古代汉民由中原南迁时带入的,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广东汉剧广东汉剧旧称“外江戏”、“兴梅汉戏”,年改称汉剧。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广东汉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湘剧、祁剧、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武功属南派,脸谱有百多种,以黑、红、白三色为主,黑色象征刚勇,红色象征忠贤,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奸诈。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角色行当分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它的伴奏乐器也颇有特色,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较着名的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现代剧目《一袋麦种》。
五华提线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流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民国19年()后,五华县的提线木偶班便远涉重洋,到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有客家籍华侨华人居住的地区演出。明清时期,五华提线木偶戏已经兴盛,至二十世纪初,五华全县拥有20多个木偶戏班,演出十分活跃,并且技巧高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成立了五华县木偶剧团,并以其为龙头,形成了本县南片、中片、北片为中心的分布网络,五华提线木偶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五华提线木偶造型精细,形体高大(高度约为90厘米),操纵木偶的线14至20条。演唱以汉调为主,间唱客家山歌、民歌、采茶小调,对白用客家话。表演艺术独特,达到“拟形入神”的效果。传统剧目43个,内容非常丰富。主要价值包括:艺术特点别具一格,自成体系,艺术生命力很强;木偶道具制作精巧,木偶戏艺人传承难度大、时间长,艺术价值极为宝贵;经过历代艺人的苦练精传,艺术感染力很强;由于其队伍小,舞台小,剧具少,便于深入山区演出,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五华提线木偶戏在历史、宣传、教育、观赏、联谊、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宝贵价值。
五华提线木偶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喜闻乐见,演出足迹遍及五华乡村和省内外以及海外地区,深受山区、城镇、社区、学校等各界群众和海外华侨的欢迎。
平远船灯平远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境内所居住的大多数为客家人。客家派系是一个特殊民系,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传承了 的中原文化。平远虽建县时间不长,但有不少文化遗迹,历史名人较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平远船灯就是我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客家地区乃至省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sdfd
梅州特色美食梅州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的 一个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之一,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
梅州菜具有鲜明的客家菜肴特色,菜味鲜咸,吃口脆嫩。传统的梅州菜主要为家禽和水产。梅州的特色菜有梅州盐焗鸡、梅州酿豆腐、梅州腌面、梅菜烧肉、醋溜鱼、炒子鸭、炖鱼肚等等。梅州地区包括今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蕉岭县、平远县共梅州2区1市5县还有很多客家美食。另外,当地的梅州客家娘酒也很有名,值得一尝。具代表性的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被称为传统的客家三大菜肴。
梅州盐焗鸡梅州盐焗鸡选取当地嫩鸡,宰杀后凉干,抹少许食油用纸将整只鸡严实包好,埋进炒过的热盐堆中,用文火焗着半小时,之后撕成条状装盘,再浇麻油后就可以吃了。盐焗鸡皮脆肉酥,香鲜可口,是梅州地区的一道名菜。
酿豆腐五华酿豆腐是客家地区 的酿豆腐。酿豆腐是一款大众化的菜式,五华地区多山泉,泉水清澈, 山水豆腐,因而客家人对豆腐的烹调法甚有研究。酿豆腐用原煲上桌,热气腾腾,特别滋味。
梅菜扣肉客家扣肉采用肥瘦平均的五花腩与农家制作菜干的梅菜拌上适量的蒜仁、姜丝、酱油、味精、盐用文火蒸制而成。特色:甜咸适中,香而不腻,鲜美。
sdfd
sdf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