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经常吃的梅菜干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

梅菜干是享誉海内外的一种客家乡土菜。秋末冬初,菜园里的芥菜抽了苔,它拇指粗细,顶带花蕾,形如秋萄,脆嫩味甘。这时,村妇摘下菜心(长约5寸左右),晾挂几天。待叶子变软时,放进盆里,撒上盐,用手揉搓,待渗出一些汁液时,便装入陶瓮,码放一层撒一层盐,装满后用芥菜叶或竹笋壳把瓮口封严。过了半月二十天,取出晒干,便成了色泽金*,咸酸味甘,具有特殊香味的梅菜干。梅菜干是客家人独特的风味,它常用作菜肴的配料,梅菜扣肉,梅菜肉饼、梅菜烧茄子等。梅菜独特的风味给与不同食材都能结合出不同的味蕾享受。

制作梅菜干的青菜

相传是明末时期,大批中原人士为躲避战乱举家南逃,其中有一户卢姓人家随南迁到一个叫“土桥”的村子,并定居于此。战乱时代,食物匮乏,日子过得也是半饱半饥。一日,卢氏在河边洗衣服,正愁着家里的口粮,心里不禁心酸眼泪滚落于河中。一阵风飘过,一位仙风道骨的姑娘来到卢氏面前,给她一包菜种,说道:“夫人休得伤心,善心人自有皇天护佑,今我百年修炼、育有菜种一包,是广济苍生之物,你等将菜种播下,春节前可收获,届时神州多一物,孩儿可得温饱矣!”卢氏听闻,连忙感谢,才问姑娘姓名,姑娘回答:“姓梅是也”,随即腾云而去。后来,卢氏拿到菜种后,悉心照料,菜苗在卢氏的照料下长得油亮硕大。到了采摘菜的日子,太多的菜没办法一时吃完,于是卢氏就将多出的菜经过晒,加盐加以储藏。到了新年亲朋来的日子,卢氏将菜干与肥肉一起煮,味道奇鲜,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干”吧!

晒好的梅菜干

梅菜干,是客家人最常见的食材,而成就梅菜扣肉这道客家名菜,梅菜干可功不可没。梅菜扣肉做法很多,以下选取一种作为参考:

1)五花肉整块不切片,放入沸水中氽烫,去除沫子后,加入葱、姜、料酒煮开;

2)将煮好的五花肉捞起,均匀抹上酱油上色;

3)再把五花肉放在平底锅里煎至四面焦*,随即用冷水冲;

4)在做肉的同时,将梅菜干泡开,用油煸炒,加入适量料酒、糖和酱油炒;

5)将冷却的五花肉切片,皮皮朝下排在碗内。撒少许盐,铺上梅干菜,放大蒜和八角,入锅蒸;

6)蒸熟后,将配料都捡开,肉扣于盘中,汤汁勾芡后琳在肉上。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人款待客人的一道菜肴。蒸透的五花肉入口留香,梅菜干吸饱汤汁味道饱满而富有层次。不管梅菜干的传说是真是假,但是它的味道真的是měi极了。

一个神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haijkkf.com/afhzz/234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