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朋友吃饭,家人团聚,不会烧菜,别担心,预制菜过来帮忙了(怎么感觉这句话可以做广告语,有企业如使用,属于侵权)。
一键购齐、微波加热、20分钟上菜,方便快捷、种类丰富的预制菜,成为年新春年轻消费者的首选。
通俗地讲,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制作完成后的菜品。以急速冷冻方式包装保存,经过冷链运输到达零售终端。消费者购买后,只需通过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照此说,方便面、冷冻水饺都属于预制菜)。
目前,预制菜的消费群体一类是饭店,通过外卖平台,简单加工,卖成盒饭。部分高档饭店也用预制菜。另一类是直接消费者,电商平台上买了,自己在家做。
曾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用户日常下单外卖中有70%来自预制菜。
禹叔做过深度调查,以外卖为例。一袋鱼香茄子料理包进价在3-4元,加上米饭和青菜,一个鱼香茄子盖饭和盒饭成本在5-6元左右,对外销售12-15元,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肉类利润更大)。
关键是出菜快,不需要厨师。
在个人消费端,天猫数据显示,年“双11”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跻身天猫新生活研究所发布“10大趋势单品”,叮咚买菜的快手菜火锅则创下单日售出20万锅的记录。
B端和C端持续发力,催生风口迅速到来。
年,珍味小梅园、三餐有料等多家预制菜企业获得融资,“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和“餐饮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先后登陆A股市场。
一时间,被称作“懒人福利”的预制菜成为新风口。
据NCBD发布的《-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亿元,预计年将会突破亿元。
《年淘宝年夜饭报告》显示,今年春节,预制菜销量再次上涨,同比去年增长超%,成为年夜饭最火菜式之一。调查显示,在年夜饭餐桌上,红烧肉、酱鸭、佛跳墙、清蒸*鱼、蒜香仔排、大闸蟹等肉菜类预制菜最受欢迎。
这么红火的预制菜行业,同样隐含着担忧。
禹叔在疫情期间,屯了一些预制菜。从品尝体验上来看,经过长时间储存的预制菜和现制菜相比,口感上仍有所差距,而且对于几乎无法确定生产流程的消费者来说,往往不敢轻易尝试预制菜。
其次,是食品安全问题。不太清楚生产预制菜需不需要申请特殊行业证件,还是只需要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此外,预制菜生产加工领域的国家级的生产安全标准尚未出台,使得该领域尚处于真空状态,令人担忧。
再一方面,预制菜产品品类相对单一,电商平台上一般就牛套皮、梅菜扣肉、红烧肉、鱼香茄子等10种左右,吃几回就吃腻了。
因此,预制菜菜谱的创新,保鲜技术的突破与大数据实现,将是下一步预制菜产业需要进一步突破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