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扣肉
说起湘乡的一道名菜扣肉,相比很多人会有深刻印象。扣肉味道香而不腻,酥软可口,是春节湘乡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美味的扣肉究竟是怎么制作的呢?记者今天就带您去看一看。
扣肉是一道用猪肉制成的,常见的湘乡菜肴。扣肉的“扣”是指当肉蒸或炖至熟透后,倒盖于碗盘中的过程。新鲜的五花肉经过煮、炸、蒸,不油不腻,软糯喷香,甚是诱人。
山枣镇珠江村68岁的刘晓明就特别喜欢吃扣肉,他做的扣肉也特别好吃。刘晓明儿时过年的记忆中,最期盼的就是妈妈做的那一碗扣肉。每逢过年,父母买下过年的肉,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来做扣肉。
扣肉的选材很有讲究,新鲜的五花肉必须带皮,制作的 步是将选好的五花肉过水,放入冷水中加热,煮到8成熟捞起。刘晓明的煮法与别家不同,在水煮的过程中添加麦芽糖或者蜂蜜。
然后加热油锅,将过水沥干后的五花肉放入油锅中,用小火将整块五花肉炸至金*。
,刘晓明把炒好的梅菜覆盖在肉上,用旺火蒸1个小时。把蒸菜的汁倒出,将梅菜扣肉倒扣进盘里。在向记者介绍扣肉的烹制过程中,刘晓明一直在感慨,他们小时候物质比较缺乏,能美美地吃上几块扣肉,就是对过年 的期盼。现在日子过好了,饭桌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富,传统美食扣肉也不是那么稀罕了。
如今,刘晓明“承包”了整个大家庭的全部扣肉,每年至少要做20多碗。待扣肉做好后,再一碗碗送给各位亲朋好友。对于她而言,扣肉不仅是饭桌上那口滋味,更是岁月沉淀下的情怀记忆。
火焙鱼:传统成就舌尖美味
家乡的年货,代表着家乡的味道,是舌尖上一抹浓浓的乡愁,总能唤起成长记忆的家乡美味,年味,就藏在这些家乡年货特产里。
有着“天下水府、 瑶池”美誉的水府庙水库,周围90多平方公里山地植被资源丰富,好山好水孕育了刁子鱼、鳜鱼、银鱼等多个品种的上等食材,随之也诞生了与“毛家红烧肉”齐名的湖南名菜——火焙鱼。
作为渔民的后代,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万望林,特意注册了“水府”这一商标进*火焙鱼市场。他不仅与库区周边渔民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保证原材料渠道畅通、品质上乘,还采用纯手工加工。从选料到清洗沥干,再到腌制清洗,杀菌消*晒干,烘焙,再配以糟糠、木屑烘烤,熏制出炉的火焙鱼,香味扑鼻。
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香辣火焙鱼,尝一口,似乎让渔民们回忆到了母亲烹制火焙鱼的身影,那一缕缕炊烟,奏响的不仅是母爱的进行曲,更是记忆中儿时的味道。
水天蔚蓝,长空一色,荡舟湖面,满目青山。如今,生活在水府庙库区的人们都知道,这波光荡漾之中不仅仅有醉人美景,更有一份历经了年的历史传承,和沉淀在心底的暖暖乡情。
记者:辜晋刘俊荣刘小琴
精彩看点投票!湘乡各乡镇拜年方言震撼来袭!有你爱的乡音吗?
湘乡人的骄傲!他获得了 科学大奖!是你的校友吗?
好样的!湘乡 !这个80后青年教师荣获 荣誉!
湘乡视界
长按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