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们肉类吃得最多最常见的是猪肉,猪肉不仅是 大消费肉类,也是德国、日本等国的 大消费肉类,放眼整个世界来看,猪肉占世界肉类消费量40%左右,而我国能占到70%;但很多国家比如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牛肉才是他们的 大消费肉类。
我们发现有历史底蕴且人口稠密的国家都会经常食用猪肉,而新大陆国家都更喜欢牛肉。这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人口稠密的国家需要出栏更快的肉类,猪肉成为
东亚和欧洲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从中世纪以后农业几乎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的占比已经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养猪的成本要远低于养牛的成本,猪不仅容易适应环境且不挑食物,关键是繁殖快还特别容易成长,同等时间下猪肉可以为人们快速的提供脂肪食物。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大平原和南美的潘帕斯草原,这些地方不仅地广人稀,而且环境也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牧羊牧牛的成本非常低,而且经济效益非常好,所以当地的农民肯定 养牛不。
当然不能只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因为对于美国人澳洲人来说他们的可耕地面积足够多余,多余到用来养牛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口粮,牛肉对于人多的国家是一种 品,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正常的食品。
2,人类文明史上牛的地位要高于猪,所以牛肉很少能吃到
自从春秋后期铁犁、牛耕出现后,牛成为重要的劳动工具,历朝历代三令五申禁止私下宰杀耕牛,而对于农林来说牛在耕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中国很多地方有厚葬耕牛的传统,这和国外人不吃猫狗的道理一样,因为很多人已经把它们当成人类家庭的一员。另外在印度等国家,牛是被当成神圣的动物,不仅不可以宰杀,还需要他们供起来,让他们吃取食物。
在新大陆国家,牛除了提供肉类之外,也可以生产奶类,这就使得猪类的养殖更加鸡肋。与此同时,美国人发现,鸡的出栏速度比猪要更快,所以如果想要快速获取肉类,养鸡更划算。
3,人群种群特征需求,牛肉给欧美人提供更多的热量和蛋白质
欧美人普遍身材高大,饮食中热量和蛋白质需求较亚洲人更多。为了保证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在种族进化中,欧美人自然选择了蛋白质含量更高的牛肉。牛肉的 酸可全面满足人体需要,吃同样份量的牛肉和猪肉,前者的热量更大。
而亚洲人身材比较矮小,对于蛋白质的需求会少一些,反而对于纤维类食物的需求会更大。也是因此,亚洲人的人均蔬菜消耗要大于欧美人。
4,牛肉的烹饪可塑性不高,难于占据东方人餐桌
与欧美国家相比,东方的饮食文化要更加丰富,而猪肉的特点使得在“蒸煮烹炸炒炖焖”等各式做法中都可以适合,在中国的主要菜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像红烧肉,粉条乱炖、东坡肘子,梅菜扣肉等名菜中,猪肉都是主料。不但如此,猪的内脏,肚子,大肠,肝,肺等副产物,经过厨师们的方法都可以变成美味的佳肴。
欧美各国的烹饪手法较为简单,以烤、煎为主,而牛肉本身的延展性较好,非常适合西方的做菜方法。另外,欧美地区的人群的祖先是源自高加索地区的游牧民族,因此他们的非常久远的饮食和烹饪中,牛羊肉的消费已经注入基因内,所以吃牛肉的习惯自然而然的本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