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我说不出话,非常感谢你们的耐心协调,感谢你们帮我拿回了钱,也让我们重拾友情,在此我给你们点赞。”近日,一起涉及聋哑人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在和解协议签订后,向渝北法院执行干警发来了这样短信。
原来吴某和陈某均系聋哑人,双方经朋友介绍认识。共同的朋友,加之相似的遭遇,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成好朋友。
年,陈某以投资为由向吴某借款元,后陈某一直未归还该借款。而此时,吴某被公司裁员,失去了稳定的收入,加之其配偶也系聋哑人,无收入来源,其生活出现困难,急需执行回款维持日常生活。吴某将陈某诉至法院,并在判决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中,经四查,陈某并无可供执行财产,又找不到人,执行一时进入僵局。6月的某日下午,吴某忽然来院找到执行法官扈家瑜,告知经向朋友打听,发现陈某在四川省邛崃市经营小生意,有可供执行财产,希望法官能到当地强制执行。
异地执行,环境陌生,支援不便,如果被执行人抵触甚至抗拒执行,风险难以把控。同事建议,先函接当地法院,确认能取得支持后再动身。
“执行等不得,申请人把被执行人找到不容易,我们把控好执行节奏,能把风险化解掉,明天动身”,扈家瑜当即作出决定。第二天一早,扈家瑜法官便驱车赶往几百公里外的目的地。
当执行法官找到陈某,告知来意后,陈某情绪瞬间激动起来,一边着急的发出支吾,一边用手比划起捅肚子、抹脖子的危险手势。现场马上聚集了大量群众围观。扈家瑜法官临危不乱,在稳定被执行人情绪后,耐心和其沟通,了解其实际情况。
经了解,陈某在投资失败后,经济状况也急剧恶化,现在靠在街头卖梅菜扣肉饼的收入维持生计,现在如果把他小摊物品全部强制执行,他也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开始才会情绪失控。
了解情况后,承办法官通过手写方式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引导其换位思考,珍惜友谊。经法官说理说法,陈某表示愿意还钱,但希望能考虑他的实际情况分期履行。吴某也愿意和陈某达成和解。
但在这种无法用话语沟通的特殊情况,三方如何准确高效的协商和解方案成了一个难题。经过初期的摸索,扈家瑜选择了打手势加手机打字相结合的沟通方式。
尽管扈法官不专业的手势上下翻飞的样子显尽囧态,但在真诚的沟通和手机上几千字的讨论文案后,双方终于达成了满意的和解方案。
强制执行不止有“强制”,还要有人情、讲方法,善意文明执行,能动司法,发挥司法人文关怀,让执行工作有质量,更有温度!
(图源网络)
原标题:《执击现场
“无声”执行让司法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