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听花酒这一事件并非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据报道,早在年,央视部分频道就曾播出过听花酒的广告。但总台广告部门在日常监控中却发现了其线下存在的大量虚假宣传行为,以及价格远超合理范围的问题。因此,自年4月起,央视决定停播听花酒的所有广告。
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既然央视早在去年年初就已经察觉到了听花酒的问题,那么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其举报给相关部门,而是选择了内部停播广告这一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听花酒的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行为,使其得以继续在市场上肆虐,直到3·15晚会才被彻底曝光?
听花酒的宣传手法之夸张、之离奇,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从太上老君托梦获得灵感,到邀请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研究白酒,再到声称能让绝经女性恢复月经、提升性激素等种种神奇功效,这些明显违反科学常识的虚假宣传,竟然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市场上,并且持续整整一年之久!这究竟是监管的缺失,还是相关部门的纵容?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这种魔幻的事情并非个例。曝光的槽头肉、曝光的盘子、曝光的酒、曝光的婚骗……这些问题,似乎每一年都会在3·15晚会上被重复曝光,但每一年又都会有新的受害者出现。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一年才一次3·15”吗?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不希望只是在晚会上听到几个衣着光鲜的主持人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吃、什么不能用、什么不能喝、什么不能恋后,才突然之间恍然大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健全、更加有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让这些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而不是等到它们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后才被揭露出来。
正义不应该总是姗姗来迟,更不应该与缺席无异。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加公平、更加透明的消费环境,期待着每一个消费者的权益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而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