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东美食,每个人对它的印象都不尽相同。对外乡人而言,广东的美食是一种幸福的记忆;对本地人而言,广东的美食是一种从小到大吃惯了的味道。肠粉,是一款名气盖过大江南北的特色小吃。一碟肠粉端上桌,粉嫩剔透的感觉,咬一口,浓浓的酱汁瞬间绽放在口齿之间:好吃!
在这片富裕的土地上,无论经济还是文化,广东都走在全国前列;牛肉丸、盐焗鸡、广式早茶、生滚粥、老火靓汤、烧鹅烧鸭……广东的美食数之不尽。 食评家姚学正写的《舌尖上的广东》,系统地介绍了广东各个地区别具一格的特色菜品,加深了我们对广东菜精髓的理解。
作者对纯正的广东美食有一种执着的情怀:市面上增酸勾兑的白醋影响菜品品质,他有些无奈;酒楼嫌盐焗费功夫,把白切鸡手撕充当盐焗鸡,这种对待美食的粗鄙让人心痛;现代厨师依赖高精尖的厨具和流水方式做菜,作者则更倾心于厨师凭借经验和手工技艺去创制美味。
一、是什么魅力,让我们的味蕾如此钟情于广东美食?
粤菜,一直在中国菜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是高端、精细化餐饮的代表。粤菜有广州、潮州、客家三个菜系,它们 的特点就是追求鲜味、新鲜、讲求口感的丰富性。
鲜味:是粤菜的灵*,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制作者要懂得调鲜、尝鲜,懂得追求食物自然原本的鲜味。这要求制作者对食材的性能了如指掌。
新鲜:不仅是指用料新鲜,讲究食材的时令性,而且是食材经过加工后还能保证原味,没有走味。“不时不吃,不鲜不吃”,从口味与健康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取材宗旨是深受大家喜爱的。
口感的丰富性:广东物产丰富,能吃的东西就能拿来做菜。制作者对食材精挑细选,力求用最合适的烹饪手段还原食物 的口感。
一方美食闻名,一定有它物产丰富的原因,也有消费能力的原因。粤菜尽可能去表现食材的本味,所有的烹饪手段都是为食材本来的营养与味道而服务的。这是广东美食的魅力所在。
二、因材烹饪,发挥食材 的价值,是对食材的尊重。
粤菜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为使食材更接近于它自身的正味,都比较清淡,不会让其他佐料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这种清淡不是乏味,而是保持食材原本的正味和自身的营养,是一种以自然为本的智慧。
在烹饪技法上,主要有焖、炖、煎、炒、蒸、焗、爆、灼、烹、泡、扣、卤、熏、淋、烧等十几种。根据具体的食材,用不同的加工方式衬托和带出食物本身的味道。“鸡有鸡味,鱼有鱼味”是尊重食材的核心。
拿小炒来说,镬气是小炒的灵*所在,是指食物在锅里成熟的过程中,经过高温处理而产生出来的一种香气。
一盘好的小炒,需要厨师们在刀工、火候、勾芡上做足功课:一是食材要切得一致,均匀,应食材纹理切好;二是靠大面积抛掀菜料,使它快速同热, 限度保留菜的本色;三是勾芡要精当,打芡后食材要把芡汁吸纳,真正入味的菜肴芡汁薄薄地胶着在菜肴上,吃完菜肴不见芡汁;四是猛火急攻,旺火急炒几下食材香气扑鼻。这要求制作者动作要快,要跟火力比速度。
粤菜充分发挥食材本身的潜力,“凡是可以食,皆可入口”,通过适当地调理,将食材本身的味道和调味品的味道有机融合,再加以刚柔有度的烹饪,将食物的滋味制作到 状态。
三、广东美食:它有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州海洋资源丰富,凭借地理优势和多样化的食材,潮州菜成了粤菜中一个颇具特色的分支。清蒸河鲜是潮州的传统名菜,用鲜嫩荷叶包住,在饭上蒸熟,潮州人对于鱼鲜的烹饪有自己独特的传承。
卤汁是和味之本。潮州卤水借鉴了四川卤水的调制方法,又加入了自身的香料成为独具一格的标杆。一锅合格的卤水体现了厨师的技艺,是他们精心熬制出来的精华。潮州卤水强大的香料家族成员有十几种,包括需要炒制的香料,不需要炒制的香料,海鲜料,调味料。
潮汕牛丸的制作讲究精心和耐心。在制作上,要搅拌均匀,淀粉用量适中,煮制时要慢火。传统的牛肉丸,用两根七公斤的铁锤反复捶打,捶打到牛肉的筋和肉自然分离,挑出筋来,让牛肉丸口感更加纯粹。
梅菜扣肉是一道非常经典的客家名菜,造型别致,酥、软、香、浓,梅菜因为有了肉的滋润,吸饱了汤汁,与肉融为一体,吃起来别有滋味;瘦肉的口感有点硬,特别带嚼劲;肥肉看似油腻,吃起来有梅菜的清香;肉皮因为榨干了油,嚼起来很熟软。这样的美味汤汁用来拌饭也是美味无比。
酿豆腐是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原人吃饺子,岭南人没有小麦,所以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豆腐当饺子皮,把肉放进豆腐中间,蒸熟就当饺子吃了。这是一道鲜嫩润滑,口味鲜美的代表性菜肴。
无论是潮州菜,还是客家菜,和味、搭配、应时、养生,对食材精益求精的讲究,将一种食材做到 ,工匠精神在这些传统名菜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广东美食:有哪些值得普通人在做菜时借鉴的地方呢?
就地取材,尽可能地利用新鲜的食物。广东人善于利用食材,这跟广东立商千载,所形成的敢闯敢干、开放务实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平时做饭时,也可以多动动脑筋,尽量多利用新鲜的食材做菜。
善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长学长新。广东人不保守,在做菜这件事上,能独立思考而不盲从食谱,因材而异,灵活变通。我们平时在做饭时也不要一味依赖食谱,字字句句的食谱并不一定是对的,加入自己对食物的理解才是做出好菜的根本。
每一份精细的食物背后都有智慧的头脑与勤劳的双手在创造着,这是广东人一种独特的精神。他们已经将烹饪餐饮与人生哲学、艺术、商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他们都能应对自如。这种精心制作食物的态度,是一种对生活与生命由衷的热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