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小的时候有没有穿过哥哥姐姐的衣服?这样的现象是否频繁?相信在大多数多胎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毕竟孩子长身体的速度比较快,有些衣服没穿几次就变得不合身了,无论是因为省钱还是为了环保,哥哥姐姐的衣服留给弟弟妹妹穿仿佛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家庭当中,这种现象更是常见,甚至是表哥表姐的衣服也会被拿来二次利用,这是一种有效地降低开支的手段。
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因此,给孩子买一件新的衣服,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成为了稀松平常的事情,并且现在小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主观上也不愿意穿哥哥姐姐留下来的衣服。
这时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进行节约教育,毕竟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勤俭节约。
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父母而言,无论是自家孩子的旧衣服,还是亲戚朋友家孩子旧衣服,都会拿来丰富自家孩子的衣柜。
那么这种勤俭节约的方式到底是否正确呢?不可否认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教育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但是心理学家认为,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的给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会对这种行为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心理,因此家长不必强求。
永远不要穿别人的旧衣服,长期被"施舍"将失去对自我命运的控制,这样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失去对自我命运的控制感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个体对于自我命运的控制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个体内心的基本需求之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对于生命的掌控感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只有当个体对于自己的人生掌控感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轨迹是可控的、可变的。
并且个体缺乏对于自己生命的掌控感的同时,内心也会强烈地缺乏安全感。”
个体对于自我命运的掌控感主要能够表现在两个方面,定义是对于自我的掌控,一种是对周围环境的掌控。
如果在孩子生活当中,连自己穿什么衣服都无法决定的话,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对自我的掌控,渐渐感到绝望和无助。随之孩子会逐渐地表现出顺从、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等性格特征。
长期被“施舍”,导致自我价值受损
若是孩子原本就是较为顺从的性格,对于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也没有表现出逆反情绪,是否孩子就心甘情愿地穿旧衣服呢?这种行为是否就不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呢?
实际上,这种消极影响是始终存在的,若是孩子把穿旧衣服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就会导致他们越来越不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而这种心理倾向会给儿童的自尊感造成 。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随便、容易妥协、低自尊感的性格。
由于长期穿着他人的旧衣物,还会让孩子在内心当中将自己定位为被施舍的角色,导致自我价值感受损。
因此,孩子长期穿着哥哥姐姐的旧衣服,会让他们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当一个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不重视自己的时候,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也会随之下降,在不知不觉当中丧失对于生活的热爱。
极度自卑诱导过度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心理学当中的专有名词,他形容的是个体在感知到自身存在缺陷之后,会想方设法尽 努力去弥补这个缺陷,如果不能及时弥补,在未来的日子当中也尽可能地去摆脱这种缺陷,即使这种缺陷已经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因此,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小时候总是穿哥哥姐姐旧衣服的孩子,长大之后会过于迷恋穿着打扮,在这些人的潜意识当中,只有好好打扮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甚至会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花费在穿衣打扮方面,甚至为了追求高消费、 品等而迷失自我。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也曾经指出:“每个人的内心当中都有潜在的自卑,正是这种自卑给了人追求卓越生活的动力。”
如果在成长当中总是被限制穿着,孩子的内心当中就会极度自卑,并且形成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在成年之后不断地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综上所述,虽然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行为,但是却并不利于儿童成长,因此,父母还是应该根据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
-TheEnd-
作者
汤米达
编辑
梅菜扣肉
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PiagetBiographie.(,January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