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做一份南方名菜的榜单,从味道、知名度、影响力等因素排名,梅菜扣肉稳进前三。
这道实打实的硬菜,做法可不简单,先煮后炸再蒸,工序繁琐, 呈现出的味道,自然是惊艳。
经过油炸和高温蒸熟的五花肉外皮酥烂,多余油脂渗透到梅干菜中,肥肉不腻,瘦肉不柴,梅干菜也变得油润咸香,香味互相融合,让人难以抵挡。
而这道菜的神来之笔,就是扣在肉下面,不起眼的梅干菜。
/真·黑暗食材/
吃过梅干菜的人不少,但许多人对梅干菜的认知,恐怕只停留在,一种腌菜,黑黑的,咸咸的,但确实挺香的。
其实,梅干菜只是一种腌制食材的统称,更准确地说梅干菜只是一种加工工艺。
在江浙一带,尤其是丽水、慈溪、余姚、绍兴等地,到了阳春三月,人们将芥菜、油菜、白菜、冬菜、雪里蕻等采收回来,经过晾干、堆*、盐渍、晒干、装坛等工序后,就制成了油光黑亮、香气扑鼻的“梅干菜”。
梅干菜本身鲜香,清蒸、红烧、熬汤都在行,它的美味更在于,搭配不同食材所激发出的绝妙香气,不同烹饪方式所变幻出的独特味觉体验。
/缙云烧饼之*/
缙云烧饼就是梅干菜的又一个华丽变身,生来粗糙,却吸粉无数。
刚出炉的缙云烧饼,饼皮烤得又香又脆,梅干菜和着肥瘦掺半的肉馅,油而不腻,咬一口齿颊留香,看排队就知道有多火爆。
生意好的店,一天能卖出上千个烧饼。缙云烧饼甚至风靡澳洲,一个烧饼能卖到23元。
/梅干菜精神/
梅干菜如今凭借美味夺得人心,但在以前,吃梅干菜却是生活所迫。
一些偏远山区,家境贫寒的学生,根本没钱吃上食堂的新鲜蔬菜,只能从家里自带梅干菜,顿顿以梅干菜下饭吃。
没有“油水”滋润的梅干菜,味同嚼蜡,但那些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求学。这种不放弃的精神,被当地人称为“梅干菜精神”,用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勤勉刻苦,努力学习。
/没别的,就是爱/
现在,梅干菜早已不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却成了离人们牵肠挂肚的家乡记忆。
好友灰灰就是这样,在东北上大学的那几年,每次回家,桌上都有一道梅干菜红烧肉。这是灰灰 吃的菜,也是妈妈跟她的默契,只有吃上这一口,才感觉真的回了家。
灰灰说,红烧肉不是只有家里有,但是带着温情,吃了20多年的梅干菜红烧肉真的只有家里才有。
很多人都觉得,尝过山珍吃过海味,但最难忘的味道,还是出自妈妈之手。因为不管离家多远,离家多久,一道妈妈的拿手菜,总能让自己一下子找到归属感。
?今日话题:你心中有这样一道菜吗,想到就流口水,一口就能治愈的那种,留言说说吧~
扫码即可购买
是儿时的味道
售价:24元/g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END--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