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得开除自己的四川籍

01

鱼翅与花椒

周四的夜晚,我踏上了飞往成都的航班。飞机上,我打开Kindle,开始看一本老外描写四川饮食的书:《鱼翅与花椒》。

这本书的写作和翻译都很有意思,很多时候采用了当地方言特色的语言来描述,比如这本书里面的四川话。另外发现在四川待过的老外,很容易被这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影响。我还记得当年何伟在《江城》里面写道他用方言和别人吵架,另外一位上过电视的四川老外江喃更是一口成都话。

作者扶霞来自英国,本身来中国是做民族研究,没想到来成都后爱上了这里的美食,从探索学校周边川菜馆,到直接上四川烹饪专科学校学习,到 干脆出了一本英文川菜菜谱, 走上了中国美食家的道路。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本《中国菜如何征服老外》的自述。

诙谐的语言,特殊的经历,还有里面对各种出名和不出名的菜式、餐厅、生活习惯的描写都让我看的津津入味。当然,最打动我的还是扶霞对成都,以及川菜的描绘。川菜讲究调味,因此才会有”没有鱼的鱼香肉丝“。而闻名于世的麻辣口感,也让人欲罢不能。

书里面写,四川人对外地菜总有种鄙夷,比如,他们觉得“广东人什么都吃,不讲究”,又觉得湖南人“辣得太单一”。作为四川人,我的确感觉到大家在食物方面有种天生的优越感。川菜的味道层次很丰富,麻辣是表层,深层则要有最适合的口感,还要有鲜香甜的基础铺垫。所以,麻辣的水煮肉是四川特色菜,甜蜜的夹沙肉是四川特色菜,清香的*瓜皮蛋汤也是四川特色菜。

*瓜皮蛋汤我的确没在其它地方看到过这种做法,但我自己很喜欢,皮蛋的特别口感和*瓜的清香融合,很适合夏天。

当然,每个地方的人,总是更习惯于自己家乡的当地菜系。扶霞说,这是因为熟悉的食物能给自己安全感。一个人的口味提醒着自己是从哪里来。“我们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也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让我免受未知事物的威胁。”

02

老家的酒席

我的老家在岳池县,一个川东北的小县城。我和父母从他们现居住的成都市金堂县开车回乡,提前给去世的老人挂青。

三舅的小儿子,在外公的祖屋附近盖了座乡间小楼,这里就是我们每次回乡祭祖之后的聚集地。外公和外婆在结婚前成过家,各自生有小孩。结合后又生了孩子, 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家族。

小侄女和小侄子

母亲老家的乡间

中午,席开四桌。家族人丁兴旺,在很多亲人没赶回来的情况下,也显得很热闹。居住在重庆的四舅做酒席的主厨。我从小都被这些会做菜的四川男士包围,从这方面来说,四川女性真的很幸福。

乡间的厨房。农村还是用土灶,大铁锅炒出来的菜也很香。

为了准备饭菜,四舅把猪耳朵、牛肉、鸭胗等菜提前在重庆的家中卤好。加上四川风味的香肠,一起切好摆盘,这些自制的卤菜和腊味构成了酒席的冷盘。

卤菜和香肠都是自家制

的酒席超过了13道菜。除了梅菜扣肉从外面买入,其余皆为自家制。玉米是三舅种的,香肠是亲戚们自己灌的,豆花是四舅煮的。梅菜扣肉在四川被称作“烧白”,口味和广东及江浙一带的略有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毫无疑问就是些许花椒带来的麻香。

除了这些,还有一盘土豆没有拍到。土豆也是岳池特产,小小的圆圆的一个,更加新鲜入味。

03

流行和经典

在之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haijkkf.com/afhhy/150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