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松滋菜第二话,没什么稀罕东西的大松滋

哈喽,小伙伴们下午好,小溜让你们久等啦!昨天的文章篇幅有限,小溜今天就接着为大家介绍好吃的松滋菜吧。小溜的武汉室友昨天吃了一天地道的松滋菜已经舍不得走了,这不今天带她游玩了一天后,又催促着小溜安排明天的菜式。那小溜今天就接着为大家介绍另外三款地道松滋菜吧。

款:漂元汤

漂元是我们正宗的松滋叫法,其实这道菜就是用新鲜鱼肉做的丸子,和青菜叶子一起煮出来的清汤,漂元和鱼糕是齐名的,也是我们这边流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大菜。做漂元的食材与鱼糕的差不多,只是做漂元是不需要用到鸡蛋*的,只需要鸡蛋清即可,这样做出来的鱼丸子才个个雪白。有经验的做鱼丸的师傅,一般都会选用新鲜的5-10斤重的草鱼,鱼太小没肉,鱼太大鱼肉又太老,不细嫩了,所以5-10斤重的草鱼是最合适的。

鱼肉和五花肉的比例是5:1,将脱骨的鱼肉和着猪肉一起剁成肉泥,然后在里面加入适量的鸡蛋清、生粉、猪油和其他佐料一起拌匀,加适量的水和盐,水要适量的多一点,这样才能拍打出啪啪的响声,鱼丸馅就调好了,再烧一锅水,等水温3到4成热的时候,用右手的大拇指与食指配合挤出杏子大小的鱼丸,挤到锅里,直到把所有鱼丸子下锅,温热的水慢慢烧开,也就慢慢把鱼丸烫熟了,做好的漂元像一颗颗洁白的大珍珠漂浮在水面上,所以这也是漂元名字的由来啦。

第二款:爆炒鸡头苞梗子

大家估计很好奇鸡头苞梗子是什么东西,小溜来替你们解答吧,这种叫法也是我们松滋当地的叫法,虽然叫法很土,但是很形象,因为这种植物梗的上面有一个嫩尖头头,长的很像鸡头,小溜在下方给大家配了一张图,方便大家好认。鸡头苞梗子其实就是俗称的芡实梗,是还没长大的莲藕嫩茎。有的小伙伴们就会说了,那不就是藕带吗?有什么好稀奇的,大家可别搞错了,虽然它长得与藕带非常相似,但是颜色和口感都大不相同,藕带大家都见过,小溜就不细说了,可是鸡头苞梗子是粉红色的,口感没有藕带那么清脆,吃起来绵软些,苦涩的口感中还带有一丝清甜。

我们当地最家常的做法就是爆炒,还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屋后的同太湖里就长满了菱角和鸡头苞梗子,老爸去水边打猪草的时候,就会穿着水库走到水里割几把鸡头苞梗子回来做菜吃,老妈一般都把它切成小段,加两个本地辣椒,只用加点油烟爆炒,一道地道的松滋小菜就可以出锅了。别看湖里长得到处都是鸡头苞梗子,但是由于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小菜也不易存放,容易变色变老,采摘的时候也很费劲(这种梗扎得很深,所以很容易就拉断了),即使是有经验的老爸也要花费不少时间,摘一筐鸡头苞梗子还弄得浑身是泥,所以这种小菜我们也不能常吃。小时候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像这种长在野湖里的美味,我们隔山差五能吃上一回都觉得很满足,毕竟比菜园里的茄子、苦瓜好吃多了。

第三款:梅菜扣肉

这一道菜就是松滋的压轴大菜——梅菜扣肉了,扣肉在我们这里也叫烧肉,属于松滋地方名菜之一。小溜觉得扣肉吃起来有种类似于红烧肉的感觉,都是将肥腻的五花肉经过精心地烹制后,转化成入口肥而不腻,汤汁浓郁,吃一口就停不下来的感觉,像小溜这种不爱吃肥肉的人,都可以吃上两块,因为确实吃不到肥肉的油腻味了,不过小溜最喜欢吃的还是底部的那层黑豆豉和梅菜了,拌饭吃也太好吃了,黑豆豉和梅菜已经浸满了厚厚的汤汁,吃起来也太有味了吧。正当小溜的傻室友还在一块接一块地吃扣肉的时候,我已经把大部分的黑豆豉和梅菜抢到碗里了,我可不能把这么好吃的东西告诉我的室友,主要是她太能吃了。现在她可能还觉得我在尽地主之谊,把 的肉都让给她了,自己在吃汤渣吧,没准现在心里正感动着呢。

在松滋每年的年夜饭上是一定会见到这碗菜的,要是谁家的年夜饭上没有梅菜扣肉的身影,家里的老年人可能还会不高兴呢,觉得你没准备几道硬菜。一般家里的主妇会选取上好的五花肉,上蒸锅蒸熟后摊在砧板上放凉了,用牙签给猪皮上多扎几个小孔,再用手给猪皮上抹上一层糖浆水,把整块肉放入油锅里炸彭松了,猪皮变成了酱红色就可以捞出来了,放凉后切片,均匀的铺在碗底,然后在上面铺上黑豆豉和梅菜,有的人家里也会铺上油炸过的芋头,再倒入自家用豆腐乳和老抽等佐料调制的酱汁,每家的酱汁配方都不一样,大家一般都会根据自家的口味来调,但是一定会加老抽和自家做的豆腐乳,这也是松滋扣肉好吃的秘诀啦。 就是上锅蒸熟了,透过袅袅的蒸汽,等到的不仅是这一道美味,这也意味着终于把“年”给盼到了。所以如果你来松滋人家里,吃到了这道菜,老板可以说是把你当自家人了,都请你“过年”了。

大家看完这些地道的松滋菜,是不是都想尝尝看呢?那就等空闲的时候来松滋做客吧,热情的松滋人民一定会准备丰盛的特色松滋菜来招待你们,相信这些美食会让大家流连忘返的。喜欢小溜的美食文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够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haijkkf.com/afhhy/296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