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地展现苏州古城,我们尚须期待不久的

苏州临顿路上的公交车站台像古建中的廊桥,这种仿古形式是否合适我们尚且不议,站台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幅儿童、少年的书法作品,其墨韵给整条路增辉了。这宛如苏州巷口拐角上一口口至今尚能使用的古井,像小河畔人行道边绿化丛中一块块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昭示着这座城市文化的悠久。

赞美苏州的词语说是盆满钵盈不为过,大多太过谥美了。苏州是“东方威尼斯”最为耳熟能详了,实际上苏州和威尼斯或从风光或从文化视角上看,大相径庭。威尼斯是海岛之城,有着浓郁的西方古典文化风物、风情,苏州是长江下游、太湖岸边的一座古城,中国古典文化的锦绣之作。二者风格不同,能相互欣赏,没有可比性。把二者硬扯在一起,就有崇洋、媚洋的嫌疑了。“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被人们破译为是白居易写景古苏州的名句,将古苏州柔美的景致具象了,有着唯美的画面感。但是,欣赏之余总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没将古苏州写透了。古代的江南的城镇都是“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格局。即便到了当今随访江南任何古镇,还能品味到这种古韵。

作为一个土著苏州人看来,苏州之美(历史上的苏州)没有过多的惊艳色彩只是跟“风雅”二字走得较近。这跟苏州的归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古代的文人、官宦、乡绅恰如同住一个巷子的邻居,阶层界线模糊。居庙堂之上官宦,都是耕读人家、乡绅出身经过科举考试入仕的文人。官场春风得意时,大展*治抱负,一日看尽长安花。官场受挫失意时,只要不被祼以刑律,田园将芜胡不归?是不二的归路。

晋代的诗人陶渊明被看作为归隐文化中宗师级人物。但是陶渊明只是标杆式的 ,现实世界中真正做到归隐于山水之间,甘于力耕不吾欺过着苦兮兮的日子而悠然自娱的追随者是屈指可数的。退隐的官宦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既不会远离“锦绣”也做不到真正的“归隐”。他们往往选择大隐于市。苏州自古鲜有战事、偏安之地、鱼米之乡、民风淳厚,枕着太湖旖旎风光有着婉约水墨风情、风韵的江南小城。是宛如天成的“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裁书声出藕花”的诗意生活属地、是 宛如天然的归隐之处。历代在苏州阡陌深巷中,退隐此地的大户人家的宅院比比皆是淹没于江南烟雨之中。他们在宅院内依据中国画理、人文思想营造了“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私家园林,作为了他们的世外桃花园。

宋代的苏舜钦被罢官后,筑建了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园名意出《楚辞·渔父》“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明代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后修了居苏州园林之首的拙*园,出典于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也”;清代清兵备道任兰先被免后,在苏州城郊乡里,“退思园里“退则思过”,“思过”是假,退隐却是真情……

苏州成了园林之城,其散发出的文化魅力如一道自带仙气的紫色氤氲,给厚重的中华文化抹上一层“风雅”的柔美,寄托了中国文人寄情山水的旷世情怀,其造园艺术达到了不能逾越的艺术高峰,成了与中国皇家园林能相峙的私家园林的典范。营造了有品格的文化艺术生活,在吃、穿、住、行方面堪称大户人家有学养、教养的范例。苏州变得精致起来,玩雅蔚然成风。玩雅和讲究是有区别的,讲究更注重于形式,玩雅则是把玩细腻、体味优雅到 。这使苏州的儒风雅气超越了紫气浩荡的皇城,温婉和静雅成了成了苏州城的和风、柳烟。苏州不敢说是中国文化*魄的所在地,但是定为中国文人的休闲之地,这一定不会有异议的。

苏州在文化艺术、工艺、饮食等诸多方面对华人世界作出的贡献,如耀眼的星星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闪耀着。以笔情墨趣为主的吴门画派;以唱腔华丽婉转的昆剧;以炖、焖、煨烹调技艺著称的苏帮菜;以清雅、委婉风格见长的苏作家具;以色彩清雅为独特风格的苏绣,以擅长复杂精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香山帮匠人”……

以至于到了当今“外地人”到苏州来后,纳闷苏州人的生活怎么能过得这般细腻和情趣盎然呢?吃肉都吃出名堂来,春天酱汁肉,夏天荷叶粉蒸肉,秋天梅菜扣肉,冬天酱方;还有苏州人的一碗面,面汤讲究外,面浇头花头经太透,品种多得眼花瞭乱,不吃看看都解馋了。苏州人真是吃饱了没有事体做了,对的,苏州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受退隐文化影响,城里的大户人家过得就是闲适的生活。

但是,闲适跟颓废是二个概念,退隐与出世是有区别的,退隐只是在官场上疲倦和*治上失意后寻找的避愁之所,精神上还是有追求的,进退之间,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仍像中流砥柱一样主导着他们的进退。他们一旦被朝廷起用,仍会心潮澎湃,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慨,欣然入仕。曾是苏州环秀山庄的园主北宋书学理论家朱之文便是一例,嘉佑四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不就,在苏州修筑了当时名为乐圃即现在环秀山庄,“著书阅古,乐尧舜道”。后经苏东坡举荐,被朝廷委以重用,官至太学博士。到了当代,民国*要张一麟、国民*元老李根源上将,退隐居住在苏州,当抗日战争爆发时,年逾古稀的张一麟,年近花甲的李根源,志在千里、老骥伏枥、壮怀激烈,投入到了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

以上讲述的是传统的意义上苏州城,而正因为前承了传统意义上苏州的文化和物质的积淀,才有了今天大苏州发展的后劲。因此保护好苏州文物名胜其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同等重要。

苏州市历届*府对古城保护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今天我们赞美的苏州(传统概念上的苏州),跟历史上的苏州仍是有着不小的距离的。平江路,苏州传统的老街,经典江南街景,但就目前繁华如集市的商业布局跟烟雨深巷的意境相去甚远了,在这里那儿去寻觅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呢。临顿路苏州最古老的道路之一,因当年吴王阖闾出征征伐东夷,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士,故置此名,但是,今天从路头走到路尾,恐怕难寻一处民国时期的建筑,就别谈明清了。开放着的园林,虽然都经过改建,但总体风格韵味仍旧,不过游客是难以真正欣赏到园林风景的曼妙之处的,这跟苏州园林的属性相关。苏州园林属于私家性质,适合于小众游园,园中一池一峰一花一亭,可随着日出日入、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诗情画意,早春绝胜烟柳、入夏荷叶田田,闲步中品味雨打芭蕉落闲庭的心静,心静了才能感受到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的唯美,感受到了唯美才会去捕捉移步换景的画面,才会把天上的云烟、日月、朝露、暮雪都看作是画面中的背景。现在放鸭式的游园,大多游客的观赏结果只能是苏州园林没什么看头,大同小异,不如在家看风光片介绍。

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老百姓富裕了,游客看闹猛仅满足总算到过了苏州了,这种低层次旅游心理,会渐渐消失。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要求会更上一个层次。苏州古典园林限流游览必定是个趋势。这不会影响苏州作为历史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反尔能进一步提升旅游城市的品质,这缘于苏州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

在苏州的老城区内,白墙黛瓦的条条深巷中,你即便走错人家稍一打听,稍上岁数的人就会告诉你,这儿从前是某某大户人家的府第,这类建筑群从门口看,大多不起眼,保存好一些尚存砖雕门楼,破坏严重一些的连门的准确位置都有待考证了,但是往里走,里面的几路几井院落的恢弘足够能撑开你想象的空间,许多宅院都是前后贯穿二条街路。如果说苏州园林是苏州向世人展现的窗口,那么苏州这些“大人家”建筑群则是真正展现了老苏州的风韵、风骨。年,苏州园林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世界文化遗产局所有的专家认为苏州之美不仅在几个园林上,而是整个历史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对苏州的评介体现出专业水准让人钦佩,苏州园林仅是苏州过去人家的宅院的部分,全景式地展现古苏州,我们尚须期待不久的将来。

苏州现有处控保建筑,只是目前这些控保建建筑处境让人堪忧,幸运些的成为了企事业单位,虽然已无全貌但是风骨犹在,在控保措施下不至于继续恶化,最不堪的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大杂院,东家在装空调、开个窗户,西家重新修装干脆把那些老门老窗全部拆了,这样情况就令人痛心了。让人欣慰的事,*府有关部门持续出台了相关*策使情况有了改观,其中历史街区的划定收效甚好,也不乏成功修复的话案例,如南石子街上的潘祖荫故居经过修缮后以“苏州文旅花间堂探花府”问世。

一个城市的风物投射在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美感,若能用语言来概括,远不如还是保留着在“意会”的层面上,意会更隽永更耐品。但是,就苏州古城保护规划而言,有一个共性的美,是无须意会必须直接表达出来的,那就是苏州城的“风雅”,只有让游人直观体会到了“风雅”,才能说真正懂了苏州,才会由衷地感慨,苏州好,苏州真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haijkkf.com/afhhy/349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