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建苗
潮汕人好客,但凡分别时,总不忘说一句,有闲来食茶。惜别之余,顿添无限温情。客来茶当酒,茶,于潮人之间,似乎永远有那么一种牵不完扯不断的亲切感。客人什么时候来了,都是欢迎的;“人去情长留”,客人走了,也感无限念想。
食茶,是潮汕人的一大生活习惯。
酒于禹年代就有的,是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的;而食茶,像是宋代开始的,那时宫廷的酒宴之后,人们总会来上一杯助兴,这沿袭至明代,才于民间传开,可见吃茶之习也源远流长。况且,茶有提神醒脑,去闷解燥,生津止渴,明目降火,清热解*,消腻减肥之功效,是一很好的保健品,饮之能强身健体。因此,闲时“共品三二杯”也成了潮人的生活休闲方式。
有朋自远方来,泡清茶一杯,不亦悦乎。有“海滨邹鲁”的潮汕地区,青石板路,小桥流水,粉墙青瓦的发居特色,古朴古韵,也是吃茶的好去处。苏东坡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而于此景致之中,摆一方桌,泡一香茗,总是美的。那揽山水之胜,树壑之香的清茶,细细品啜,馥郁若兰,满口生津,倒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郏之间,令人忘返。饮好茶,才有好心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接近许多。
品茶,有如鄱阳湖的鳖,蒋经国爱吃的龟峰梅菜扣肉,或是山东的醉枣,宁夏的枸杞,总让人喜欢的。闲时三五好友,聚于一起,谈古论今,闲然品茶,“红红炭火清清水”,在高冲低筛之中,香气袅然,心头的情绪,也会随茶香荡开,轻松自在,有那么一种“落日故人情”的闲情逸致。“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的悠然,原是那么的美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去舒;世间多少烦恼纷忧,也于此日子下,“一笑杯自空”淡去。
有客人来,摆上工夫茶,来上一杯,也不急不躁。以前曾有一华侨,回乡探亲,也有心资助贫穷的亲戚一下。亲戚见他一来,十分热情,摆开茶具,煮上开水,烫杯,候汤,高冲,淋罐,洒茶,热罐,下茶,刮沫……一切忙得不亦乐乎,捣弄半天,才端上一小杯清茶。那时的他,已是十分的口渴,见如此折腾,眉头紧皱拂然而去,资助一事从此不提。原来,他不满这费时费工费力的吃茶,于泰国,他时时忙着赚钱,那有什么闲工夫这样折腾!而“潮有无贵贱,嗜茶常成命”的生活方式,那侨人,又怎会懂得!
曾去一山里的亲戚做客,那时的亲戚见我们的到来,简直“篷筚生辉”,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手足无措。刚从地里回来的他,讪讪地笑着,手往自己身上的衣服擦着,伸出,要握,又嫌脏,缩了回去。接着,又忙着泡茶,摆上茶具,见没茶叶了,跑去买,回来,见热水瓶的开水空了,要去烧。我们见如此慌忙的他,不安说,不用了,坐一会儿就行!他也紧张了,以为这怠慢了我们,又进屋找了找,找来几块糖,放于盘上,摆于桌上,叫我们吃。我们没拿。可能他认为我们不好意思,又拿起,每人一块,硬塞手中。那时,我的心便软了,尽是糖的甜,多么纯朴热情的人呵!走时,他送我们至很远的路口,遥遥的还喊着,有空来吃茶噢。那时,我想,下次要是不去他那儿,真的不行,就冲着他的那一份热情。
炉火彤彤,煮沸了甘甜的泉水;茶香袅袅,散发着浓郁的乡情。“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潮汕人的热情好客,也是从吃茶开始的。
笑迎八方客,记住,朋友,有闲来食茶噢!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