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疫情开始,我不管哪次出门买菜,都会买整整一冰箱的菜,在这种特殊时期,谁也不想总是出门买菜,且家里有点菜常备着,睡觉都安稳了几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多买点,能放几年。肉进了冷冻柜也能安安分分的带上几个月,但是这蔬菜就不同了,各种绿油油的新鲜菜叶,只要半个星期不把它吃掉了,那真是稍纵即逝。
因为买多了而塞不进冰箱的蔬菜,也是让我苦想了良久处理办法,最后竟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各种菜干,风干菜。
为了储备过冬菜的旧时代旧办法,却给予我们儿时最新鲜的味道。
中国味道:菜干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时代,任何蔬菜都难逃被风干的命运,木耳、香菇、*花菜、白菜这些祖籍中国的食品早已被风干几百年。西方印度传过来的辣椒、豆角、萝卜也躲不开被劳动人民风干储存的命运。
在古代,不论富裕赤贫,蔬菜干都是家家户户冬日内最常吃的东西,即使是到了现在,晒菜干也是一场晚秋的选修课。
《马上支日记》里,鲁迅说:“我将来很想查一查,究竟绍兴遇着过多少回大饥馑,竟这样地吓怕了居民,仿佛明天便要到世界末日似的,专喜欢储藏干物品。有菜,就晒干;有鱼,也晒干;有豆,又晒干;有笋,又晒得它不像样;菱角是以富于水分,肉嫩而脆为特色的,也还要将它风干……”
梅干菜(霉干菜?)
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曾都有晾晒梅干菜的习俗,这里要向不太了解的朋友科普一下,南方的梅干菜和北方的酸菜,其实并不是一种独立品种的菜,而都是其他常见菜种制作的。
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冬菜干、雪里蕻干都是各地制作梅干菜的上好原料。不同的原料,制作的梅干菜味道也不同,古人有云:芥菜味鲜,油菜性平,白菜质嫩。
至于吃饭也是从简到奢,应有尽有:
梅干菜淋上凉油,撒上点盐巴和白糖,上锅慢蒸,出锅后味鲜醇香,再盖在晶莹的米饭之上,这种简单的吃法便就能淋漓的释放梅干菜的美味。
至于“梅菜扣肉”这道中国名菜,我甚至觉得没有再赘述的必要,这中国十大经典菜品,谁人不知?
猪五花炖的娇嫩,接着过油一炸,将梅菜覆在其上,入蒸锅大蒸两小时。简单几个字都能写的我满津流涎。
现在正是四月,三四月份也刚好是制梅干菜的不二时节,如若有兴趣,选个闲适的下午,自己做些,吃起来味道更美!
萝卜干
相比于晒制起来比较繁琐的梅干菜,萝卜干这种简单的蔬菜就非常亲民了。只要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切成小块,放在自家小院铺平就行了。
萝卜干这东西也很神奇,晒的干了,不成形了,也耽误不了他那种脆生生的口感,不是清脆而是嫩脆。
萝卜干做咸菜,真是中国一绝:
东北吃饭的桌子上没一道萝卜咸菜,口就觉得淡了不少。
湖北过早面不放点萝卜干,也就没了清爽的滋味。
至于广州汤里的酸萝卜,更不用说,提味解腻。
各式各样的蔬菜干,清新有了,可味道却是不足。要靠人工调味,各式各样的蔬菜干,不加糖做的,除了酸菜我还真想不出第二个。
尤其是腌萝卜干,难免放大量的白糖,不如试试将白糖换成代糖,这样吃的过程也更放心,更加的纯天然。我现在都能想到,天然的梅干菜配上天然代糖的健康好滋味了。
我在这里只能说健康不一定非要和难吃,画上等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