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大闹客家菜
文/一宁
重阳佳节,正逢周末,难得休息,于是赶在饭点前回了家,餐桌上摆放着正是我 吃的菜: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
如果说,我记忆中家乡美食是哪三道菜的话,这三道菜必在榜首。这里有故事,有美食,就让我慢慢道来。
客家美食的背后是文化沉淀
说起客家文化,那就不得不提客家人的由来,一千多年前,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向中国南方逐渐扩展并形成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系。在广东,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和兴梅地区。
可以说,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客家人迁至岭南地区后,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且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区大都是远离海洋,客家菜便以内陆的油重味浓、咸香软糯为特色,即客家话说的“肥、咸、香”。
盐焗鸡、梅菜扣肉等正是如此而来,又比如我们最常见的“饺子”,在客家地区就衍变成为了“酿粄”和“酿豆腐”。
正是这种文化的完整性,才保留了客家菜系独特的口味。兼具了岭南地区的清香、内陆地区的咸香。
客家菜“三宝”的由来
作为一个岭南地区土生土长的客家人,餐桌上必有三宝: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
“焦香”之酿豆腐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而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勤劳客家人,因地制宜,将饺子衍变成为“酿豆腐”、“酿粄”,从而有了各种酿菜的出现,酿豆腐、酿苦瓜、酿香菇、酿茄子、酿尖椒等,其中,客家酿菜最为出名、堪称头牌菜的就是家家户户过节必煮的酿豆腐。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而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勤劳客家人,因地制宜,将饺子衍变成为“酿豆腐”、“酿粄”,从而有了各种酿菜的出现,酿豆腐、酿苦瓜、酿香菇、酿茄子、酿尖椒等,其中,客家酿菜最为出名、堪称头牌菜的就是家家户户过节必煮的酿豆腐。
“肥香”之梅菜扣肉
客家人擅长把各类蔬菜晒成干品,方便运输又以备不时之需,诸如梅菜干、笋干、番薯干等,都极具客家风味,而梅菜干的精致演绎当属客家名菜“梅菜扣肉”。
饮食离不开生活,客家菜风味的“肥、咸、香”里,是因先辈们辛勤劳作出汗多,需及时补充盐分,所食之物自然也就偏咸。加之内陆地区,肉食少,脂肪补充不够,故“肥香”的梅菜扣肉孕育而生。
采用精选猪腩肉,去毛除腥飞水腌制油炸后,切片梅菜干铺面上锅蒸,装盘倒扣,一道肥香四溢、原汁原味的梅菜扣肉就如此新鲜出炉了,炖的酥烂的五花肉加上吸收满是肉汁的梅菜干,成为了 的下饭神菜,一块能下一碗饭也不是虚名。
“咸香”之盐焗鸡
关于“盐焗鸡”由来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是清朝两兄弟盐工用盐焗鸡补身体的故事——清朝盐工一旦进了盐场就不能随意出来,吃的差,营养跟不上,不少盐工的身体状况都很差,于是两兄弟家人想让其将煮熟的鸡带进盐场补充营养,天气热,煮熟的鸡不好保存,于是两兄弟将没有吃完的鸡用纸包好,放进盐仓中,几天后取出而食,鸡肉不仅没有变坏味道还更加鲜美了,这种保存方法从而流传开来,因为这种鸡是在盐洞里腌制的,所以盐工们叫它“盐焗鸡”。
顾名思义,盐焗鸡的做法就是将鸡放进盐里焗,整只鸡洗净,抹上调料,油纸包裹,周围放上粗盐, 用锡纸包好用小火焗,一道咸香四溢的盐焗鸡就做好了,咬上一口,肉质鲜美,味道十足。
客家情,永不散
如果说,我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客家菜的“肥、咸、香”。正是客家的先辈们用汗水、勤劳、还有对家乡美食的追求,延续至今,才让如今生活在平和年代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享用到更多客家美食,纵享舌尖上的美味。
客家人的温情,往往就藏匿在这日常烟火气息中,润物细无声。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给每一位人,纪念佳节,与君共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身在异乡的你,有客家美食相伴,你并不是一个人。
快到碗里来
!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